今年我儿子收到了两笔压岁钱,一笔爷爷奶奶给的,一笔外公外婆给的。我让他自己决定身边留多少作为日常零用钱,他拿了1200元,他说这样一个月100元,剩余就存银行未来上大学用。
在我的记忆中,家里只有我爷爷才给我压岁钱,他每年都给50,一直到我高中毕业。周围的亲戚,兴起给压岁钱,都是我上初中才开始的。那时候,一般都是100左右,多的会给200元。后来,我上了大学,压岁钱基本上就离开了我的生活。但它没离开多久,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因为我的侄子们登场了。
每到年关,亲戚朋友们之间最难调和的就是去谁家吃年夜饭,还有就是这一年的压岁钱行情。我有三个侄子,我大学还没毕业,他们就都登场了,加上比我小的表妹和表弟,过年付出去的压岁钱就让我妈眉头要皱上一阵子。这个时候压岁钱行情已经是600起了,但又能怎样呢?谁让我妈结婚晚,我的表哥表姐们又结婚早呢?
到我儿子出生的那年,表弟妹们紧跟着结婚生子,他们还都选择了二胎。刚开始的两年,孩子小大家还都在当地过年,左手送出去的压岁钱,右手就收回来了。大侄子们渐渐长大,他们退出了压岁钱的队伍,小侄女小侄子的加入,却让队伍比之前更加庞大。谁家也不比谁家宽裕多少,大侄子们18年压岁钱包圆,我们家全场参与,小侄子小侄女登场,我们家都是双倍付出。如今吃个年夜饭,就好像是要索命钱似的,大家不给压岁钱这话怎么都没有说出口。全程拿了的不会说,等着双份拿的不会说,一直在付的其实很想说。既然没人说,那就不说直接行动吧。
别人家争论过年应该去谁家,我家不争论,我直接带着我的爸妈去我老公家过年。美其名曰,我和老公一直住在我爸妈这里,过年当然去他爸妈那里。但其实是,我们带着双方老人外出旅游过年。自从不在家过年,少了走亲戚的烦恼,少了给压岁钱的麻烦,也少了那些家长里短。家人都在身边,在哪过年不是年。
这几年下来,亲戚们也习惯我们的外出过年。过完年回来,我妈会张罗她几个兄弟姐妹的小聚会,约定不带子女只吃饭聊天。我问过我妈,那些年付出的压岁钱觉得亏吗?我妈说当然亏,好在以前给的少也就算了,未来这么多二胎,再付就是笔大数字了,与其按着老方式,不如换个过年法子,大家适应了也就适应了。
准备回家的时候,我让老公给他爸妈包了个红包,孩子的压岁钱,多给少给,都不会影响他们长大。老人身边要有些钱,吃好过好,才是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