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走在放学路上,步履沉重。老师今天被我气哭了,我想:“老爸肯定会揍我,怎么办?”
有的同学描写心理活动时,习惯使用三件套:我想+冒号+双引号。像写人物对话。
这种“三件套”句式显得笨拙,不够灵动。加上“我想”,是因为你不信任读者,担心别人看不懂,不知道这是你的心理活动。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描写心理活动时,完全不需要这个“三件套”。下面是修改后的句子,仔细默读体会:
我走在放学路上,步履沉重。老师今天被我气哭了,老爸肯定会揍我,怎么办?
删掉“我想”,句子更加简洁、流畅。大家都能理解句子的意思,都知道后在那句话是你心里的想法。
你刚学走路时,妈妈为了防止你摔跤,会给你买个学步车。等你长大了,步伐稳健了,就不需要学步车了。“我想”这个词就相当于学步车,刚学写作文时有存在的必要,长大了就要抛弃它。
下次读名家散文或小说时多留个心,里面很少出现“我想”这个词。

下面三个例子,反复阅读,注意前后对比。
例1
原文:随着琅琅书声,我听得如痴如醉,“她哪里是在写作文?简直就是在写一部动人的短篇小说嘛。”我想。
修改后:随着琅琅书声,我听得如痴如醉,她哪里是在写作文,简直就是在写一部动人的短篇小说嘛。
点评:去掉双引号、“我想”,意思清楚,句子更简洁流畅。
例2
原文:我们吉他班老师要让我们去体育馆演出,我十分害怕,心想:万一忘了怎么办?万一弹错了怎么办?万一……我越想越害怕,无数的念头让我的脑袋要爆炸。(《为自己喝彩》)
修改后:我们吉他班老师要让我们去体育馆演出,我十分害怕,
心想:万一忘了怎么办?万一弹错了怎么办?万一……我越想越害怕,无数的念头让我的脑袋要爆炸。点评:删掉“我想”,前后两句完美衔接。
例3
原文:我看见了两只发亮的眼睛,可把我吓坏了,心想:可千万别是什么猛兽呀。这东西突然叫了一声:“汪!”我才猛地发现,原来是一只小狗。那只小狗还蛮可爱的,心中的压力也减少了很多。(《那一次我真勇敢》)
修改后:我看见了两只发亮的眼睛,可把我吓坏了,
心想:可千万别是什么猛兽呀。这东西突然叫了一声:“汪!”我才猛地发现,原来是一只小狗。那只小狗还蛮可爱的,心中的压力也减少了很多。
总结:描写心理活动,不写“我想”,语言更流畅。都能看懂,不用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