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各地区各学校作为语文改革的重点模式,被众多老师喜欢,被专家所认可,学习群文阅读已成为一种风气。我校也不例外,在开学第二周星期三早自习和第一节课,语文组老师在南录播室进行“推动群文阅读,提升教学质量研讨会”,发言的老师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年级一名,领导要求各位发言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老师们各抒己见,但是所谈内容与群文阅读联系甚少,而且说法也颇多。我总觉得有些别扭。
是什么呢?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发现我们都是在照猫画虎,今天学着这样,明天学着那样,今天照这个专家的模式,明天又学那个专家的模式,模式多了,也不知道那种才是适合自己的。这些老师讲的总是缺乏理论性,而且内容也比较笼统。
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实践出真理,这句话用在现在教育上有点不灵了,怎么说呢?
前几年我们外出学习,学习各个名校的经验方法,回来后如火似如荼的进行教育改革,作为一线的教师,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改革还没有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处处有传统教育的痕迹。
社会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祖宗总结的这句话确实是真理,育人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走捷径是行不通的,虽然说群文阅读能使学生通过点带动面,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把它作为日常教学用于我们的课堂,尤其是小学课堂,我总觉得于还需要时间。
再者,我们还要考虑我们面对的生源以及家庭背景。
是的,窦红梅老师推出的群文阅读对于北京附属学校的孩子来说,也许不难,他们的父母大多都是高材生,而我们学生家长,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的打工者,他们没有深厚的知识沉淀,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同时他们也没有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偶尔所带班级内的家长还有文盲,所以群文阅读对我们这样的小城市来说真正推行开来还需要时间,需要时间上的沉淀,况且我们也需要时间去摸索,不能照搬人家的模式,要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生源的模式。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尽快摸索出这样的模式呢?
首先,教师先深入学习群文阅读的内在含义,了解群文阅读的操作过程以及它的意义,不要今天让这个教师去这里学习,明天又让那个教师去那里培训,后天又让另外一个教师去听课,结果就像瞎子说大象,摸着耳朵说大象像耳朵,摸着鼻子说大象像蛇,摸着腿说大象像柱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群文阅读,学校让学习回来的教师做报告,上师范课,把群文阅读说成了各种各样,让我们听各种各样的师范课越听越糊涂!
其次,我觉得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选一定数量的教师从理论到课堂逐次学习,不要换老师使这些教师真正意义上掌握群文阅读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然后再由这些教师回来后培训在校教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适合我们的模式。
第三,学校应该在各年级成立群文阅读实验班,每级最少两个班。这些实验班由参加群文阅读学习的老师代语文课,在教学上让教师以他们的方法去实验,去摸索。
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心得给其他教师分享,也可进行课题研究,这样就起到了一点带面的作用。
如果我们一直还像现在这样,这儿学一点,那儿学一点,知识零散形不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导致教师对于群文阅读的认识始终是雾里看花模模糊糊不真切,尤其现在网络发达,我们在这儿学一点,在那儿学一点,总感觉知识零零碎碎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很难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学校对于群文阅读很重视,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总觉得老虎吃天没地方下爪,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有关群文阅读的课没少听,报告也没少学,但到班上实际操作却觉得和听到的看到的不一样。总觉得皮焦仁生,不能融汇贯通。因为不是本土的东西,永远都不能为我所用,只有适合我们自己的,才真正属于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