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志在隐处,寓于物中——也说“托物言志”(一)

志在隐处,寓于物中——也说“托物言志”(一)

作者: 纸宣 | 来源:发表于2019-05-04 21:38 被阅读0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实就是在说托物言志。

    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什么叫托物言志的时候,我说,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孩子们说,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志向呢?偏要把它寄托在物上,万一别人不明白怎么办?我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知音难求”。

    我觉得“托物言志”这种写法与中国儒家文化讲的中庸之道有关。中国人凡事讲求含蓄,比如,向人表白,中国人会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而外国人会说“我爱你”。仅从此一点就能看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一个含蓄,一个直接。

    说回托物言志,它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古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读文时候能够在物中看到情,能够在景中悟到理。

    比如说在《陋室铭》中,刘禹锡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室的淡雅中;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高雅中;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情趣的清雅中,感触作者甘于淡泊,不慕荣利的志趣,也体悟到了他对那位和州知县的不屑。

    在《爱莲说》中,周敦颐则赋予莲花丰富的君子品格。“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君子虽身处污浊环境到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着君子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在周墩颐的笔下,莲就是君子,它的身上寄托着作者对君子的所有美好愿景。

    在于谦的《石灰吟》中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借石灰表现了自己高洁的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而古诗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杰作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那么是不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只在古诗文中常见常用呢?

    其实不然,在现当代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是比比皆是。

    (未完待续)

    志在隐处,寓于物中——也说“托物言志”(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在隐处,寓于物中——也说“托物言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of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