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我的民族——苗族

我的民族——苗族

作者: 5f5eeccd40ad | 来源:发表于2021-04-19 10:14 被阅读0次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

班级:马19思政本

作者:王莲           

身为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当中的一员,我深感自豪。自小便受到苗族民族文化的影响,在浓厚的苗族风情的熏陶下成长,对于苗族文化,我还算是略知一二的,可谓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苗族也分为很多种,在我的家乡黔南龙里,我比较了解的是红毡苗和海帕苗,而我属于海帕苗;虽然同为苗族,但在穿着、习俗、饮食等方面还是存在些许差异的。时至今日,每个民族都在跟随社会而发展,而且始终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属于自己民族应有的地位。

就以我的民族——黔南海帕苗来讲,我觉得在民族节日、穿着、绣花、等方面还是值得宣扬的,毕竟能够继承流传到现在,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民族节日这方面,我觉得民族氛围比较浓厚的是四月八、六月六和九月九。在农历四月八到来之前,辛勤的苗族人民们都会去山上找染花糯米的树叶,并不是所有颜色的都有,每次找的都是黑色和黄色的,其他颜色的都是去市集上买品红来染色。去山上采集回来的叶子要做不同处理:黑染料的叶子要把它给揉搓出汁水,并过滤掉残渣,然后把水加热到50度左右就可以拿来浸泡糯米;黄染料的叶子洗净后就直接煮沸,然后等其放凉之后,再拿来浸泡糯米。到四月八这天,人们都会起得早早的来蒸花糯米,拿叶子染色的糯米带着一股树叶的清香味,再加上花花绿绿的配色,让人们在吃花糯米的时候心情舒畅。

农历六月六,相当于汉人过端午节,苗人们都会提前备好粽叶,然后六月五这天包粽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拿白糯米包,一种是拿糯米稻草烧成灰灰,然后和糯米拌匀后包的。有一个比较迷信的说法就是,在包粽子的时候不能把粽子放在任何衣物上面,不然就会煮不熟。以前在老妈如花似玉的那个年纪,她们一般会给心仪的对象包上十串,然后送出去。现在一般会包十几串(一串有十个粽子),然后叫上亲朋好友来家里过节,等他们回去的时候,以家庭为单位,人手一串给他们包掌包。

九月九,大概是在国庆之后。那个时候苗人们刚刚丰收完,有新鲜的稻米,做出来的糯米粑最是清香。然后他们会去坡上摘艾草,拿来做艾草粑。一般会浸泡几十斤的糯米用来打粑粑。豆沙粑一般吃一个星期左右就吃完了,剩下的都是实打实的糯米粑,拿水浸泡着,便可长期食用,可以拿油炸、烧烤,还可以拿来煮粥。总之,这些独特的少数民族节日都凝结着苗人们的汗水与智慧。

在穿着方面,我们也一直与时俱进。现在的衣服颜色越来越鲜艳,饰品也越来越多,苗家人们会根据场合的不同而穿衣打扮。基本上红喜会穿戴得很隆重,而白喜穿着尽量简单朴素,总之穿着打扮都是要与场合相一致的。饰品有头饰,有项链,有腰带,有围腰等等,分为银饰和布饰两种。现在银饰一般都是在专门的集市上购买的,价格也还算亲民。而布饰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花几千块钱也未必会买到一件好的布饰,甚至可以说是无处可觅,因为布饰都是要人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但是苗人们一般都忙于农作,只有在正月的时候才有足够的时间来绣花。年老的妇人眼睛不好了,所以基本上正月间就在家坐着唠嗑,像我们这种年轻人过年就只想着去凑热闹而已,所以绣花这一继承民族文化的事情,只要当妈妈的人才会静下心来做的好。以我老妈她们为例,每天早上起床吃饭后,带着要布、线、一个粑粑和几块霉豆腐,就去花园里坐一天了,这样坚持一个月下来,可能她一个春季也就收获一件布料的饰品而已。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有些民族文化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有些手艺会在岁月的轮回中慢慢丢失掉。

就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过多要注意的事项,唯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好像只有我们寨上有这样的习俗,就是不能拿鸡蛋和白菜一起烹煮,除非家里面有客人来,或者是有人去世了才能这样煮,其他情况都是不允许的。小时候模模糊糊,煮过几次,都有被老妈讲过,所以长大了自然还是刻骨铭心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民族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在继承民族文化的时候,要批判继承,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民族——苗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qi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