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不快乐 | 聊一聊“空心病”

我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不快乐 | 聊一聊“空心病”

作者: 果小松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8:06 被阅读0次

    知乎上,有个浏览量上千万的话题:人为什么会觉得生活没意思?

    提问者工作稳定,生活滋润,和异地男友感情深厚,但总觉得迷茫空虚,生活没目标、没盼头。

    01 空心病

    北京大学副教授,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老师,用“空心病”来描述这种状态。

    在他的从医生涯里,见过很多有类似想法的人,甚至,有些人还会走向极端。

    有一些在外人看来,非常成功优秀的人,虽然,没有受到过严格意义上的重大挫折和打击,但他们内心却充满疑惑:

    我为什么要活下去?我赚这么多钱又怎样呢?

    他们从小就是最乖的学生,在别人的赞美和羡慕中长大,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人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于这种说法,知乎的提问者说:“你不是我,没走过我走的路,怎么知道我的苦和乐?”

    我深以为然。

    02 空心病和假自体

    有一些人,从小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上学时好好读书,毕业后找个稳定工作,然后在父母的催促下,仓促结婚。

    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他们没有兴趣,没有爱好,只有读书学习,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等长大成人,不再需要为考试和分数奋斗时,他们开始茫然,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如此空虚。

    在我看来,“空心病”就是“假自体”导致的结果。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假自体”的概念,与此相对的是“真自体”。

    真自体,是一个人内心当中,最真实的部分,它源于本能,包括欲望、创造力和原始的攻击性。

    只有真自体才具有创造性和真实性。

    假自体,是人为了顺从环境,而发展出的一种防御结构,目的是为了隐藏和保护真自体。

    假自体的背后,是一种虚无感,和对真实情感连接的渴望。

    只有当真假自体整合后,你,才成为完整的你。

    03 如何“破茧成蝶”?

    整合关键点一:理解。

    温尼科特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攻击性是同源的,都来自胎儿的运动,这也是生命的源头。

    但是,攻击性往往让人害怕,我们惧怕承认内心真实的想法,压抑或者否认自己,甚至,为自己的攻击性幻想而自责内疚。

    其实,攻击性,不仅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还是积极生活的驱动力,推动我们不断奋斗。

    可是,如果内心原始的攻击性,野蛮生长,则会给我们的生活增加困难,破坏人际关系,阻碍个人发展。

    所以,深入探索,全面了解和面对自己的内心,就十分重要了。

    技巧1:培养直觉,通过身体感受和行动,来了解内心。

    一见钟情时,我们会心跳加快,感到肚子里有蝴蝶飞过;被嘲笑时,我们会呼吸急促,感到脖子上青筋紧绷。

    我们要学会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我上学时,有段时间班主任狠抓纪律。

    班上有个调皮男生,往往踩着铃声进教室。时间长了,很多同学纷纷效仿,以至于一群人等在教室外,铃声一响,大家嘻嘻哈哈,争先恐后向前冲。

    当时我只觉得好笑,后来学习心理学,接触到“被动反抗”这个概念才明白,他们是在用行动,发泄不满。

    像前面提问的女生说,自己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对她事无巨细,要求严格,口头禅就是“为你好”。

    她想尝试用成年人的方式来沟通,可父母总当她是未成年的孩子,对她的想法嗤之以鼻。

    有人质疑她不懂感恩,她解释,自己只是觉得,和家人一起生活不自由,其实,她的内心可能隐藏着一些愤怒,但是,被现实的道德感所压抑。

    如果不能理解,并正常表达这种愤怒,她就会无意识地使用被动攻击,比如对父母的要求总是拖延、无缘无故地忘记等等。

    技巧2:解析梦境。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写过《梦的解析》,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

    他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就是研究自己的梦。

    他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欲望,是象征性的满足。

    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山顶,脚下是深不见底,可梦里的我,没有丝毫犹豫,张开双臂,跳了下去。

    伴随着耳边呼啸的风声,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飞翔!我眼前的景色,就像是一部航拍纪录片。

    在我的下方,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流,蜿蜒其中。

    我挥动手臂,自由轻盈地在云中穿梭。轻松快乐的感觉,就像甘泉,在我心里流淌。

    这个梦太美,以至于我醒来后,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读到《梦的解析》时,才明白,这代表我没被满足的愿望。

    那段时间我的生活非常紧张,整天都在忙碌,没有空闲,所以,我就在梦里体验一下放松的感觉。

    我的身体告诉我:你该休息了。

    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看看心理学相关书籍,或者科普文章,了解梦背后的原理,尝试更进一步,分析自己的梦境,和深层的自我,进行对话。

    当然,每个人的个性、环境、经历都不同,相同的梦境,背后的原因也可能千差万别,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注意。

    整合关键点二:接纳。

    人,是善恶的连续体。

    袁硕在《进击的智人》中说过,正是靠着凶狠的基因,我们的祖先智人,才能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活下来。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内心的黑暗后,只是想要否定、抛弃这种想法也是行不通的,这会引发强烈的自我否定感,甚至,把自己推向更加绝望的痛苦深渊。

    有一个案例:一位新手妈妈,在经历迎接新生命的最初喜悦后发现,自己慢慢开始,对孩子产生愤怒。

    有一天晚上,孩子饿了,她迷迷糊糊去冲奶,不小心把奶瓶打翻在地。孩子受到惊吓,开始嚎啕大哭。

    她抱起孩子,怎么哄都不成功。

    这时,一个想法在她心里闪现:把你扔下去,我的世界就安静了

    一般人有这种想法,可能一笑而过,只当自己胡思乱想,不会放在心上。

    可她开始内疚自责,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是个可怕的恶毒女人。没想到,她越是想控制自己的想法,大脑就越失控。

    最后发展到,她不能靠近窗户,因为只要过去,她就会想,如果孩子掉下去是什么样子。

    最后,她只能求助心理咨询师。

    整合关键点三:平衡。

    真/假自体,都是真实存在于你的人格之中的。

    你需要理解、接纳自己的内心,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寻找真自体,逐步把真、假自体整合起来。

    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外部要求来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的标准,按部就班,畏手畏脚,但同时又显得压抑、呆板、毫无生气。

    如果,我们放任内在本能的冲动,一切又是那么的原始,野蛮奔放,没有枷锁,但又充满激情和吸引力。

    所以,黑白之间,平衡是硬道理。

    怎么保持呢?

    技巧3:打造你的“秘密花园”。

    我听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但总抱怨生活没意思,空虚压抑。

    朋友听了打趣:“你这家财万贯,都觉得没意思,那我们还活不活了?”

    这个人解释:“你可别光看我人前光鲜啊。“

    “我在公司,叫客户爸爸。回到家,儿子就是我的皇阿玛,媳妇儿就是我皇额娘,都得伺候好。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家里不能开电视,不能看手机,就连我开车时想听个相声,都不行,媳妇儿给换成了英语听力。”

    “我感觉,每天这日子都是给别人活的。”

    朋友给他支了个招,他试过后,大呼管用。

    是什么呢?

    原先他下班到家后,就马上上楼。

    现在,他到车库,把车停好,钥匙一拔,脚搁在方向盘上,优哉游哉点根烟,打开广播,听听郭德纲和于谦斗嘴。

    听的高兴了,他摇头晃脑,嘿嘿傻笑,一天的不快也烟消云散。

    小小车库,成了他的“秘密花园”,在这里,他可以无拘无束,做自己。

    兴趣和爱好,是无聊的天敌

    读书、写作、旅行、健身……找到你喜欢做的事情,用心感受其中的快乐。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热爱的东西,那就努力尝试,发现兴趣、培养兴趣,点燃自己最真实的激情。

    当这些良好的体验,不断积累,你就感觉到,生活变得有意义。

    你会更加自信,更有力量,来面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04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张国荣《我》

    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不管周围的人怎么看,我们都要努力,做最真实的自己。


    后记:你是在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而活呢?欢迎留言讨论。

    用心理学解读人生,我是果小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不快乐 | 聊一聊“空心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uk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