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办公室经验总结(文、事、会、人)颠覆认知
成圣之路(1400)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已无老死尽;体用一体

成圣之路(1400)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已无老死尽;体用一体

作者: 今日昱言 | 来源:发表于2023-09-22 17:43 被阅读0次

    关键词:

    3.证悟后万法众生皆空只是说自心的投影空

    13.体用说:真空生妙有;(W:空有一体,是知行合一(“空”是知,“有”是行),是认识和应用)

    14.(W:福慧双修,福:妙有,用;慧:真空,体)

    (W:如来也必须(经历)断欲修行,修福德智能,具足种种庄严想、相,才可证得)

    (W:因为真空是从本质上来说的,但是实相也是存在的,实相的意义更多在于它是随时间变化的,而变化的关键就在于因果不爽,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16.(W:无苦得乐;得乐方法:因果不虚(要修德);离苦方法(修慧))

    17.大悲心之来源:树与果实之缘。

    六度。

    1

    比如说:心住奴这所房子时,他就变成了怒;住串这所房子时,就变成了患;住非这所房子时,就变成了悲;住巩这所房子时,就变成了恐;等等等....所谓的修行,就是把这些房子全部推倒,这样心就没房子住了,人也就不再有怒,有悲,有患,有恐了,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见心的真正面目,而不是所的面目。(W:所,心的住所;无所住而生其心)

    对呀,不往房子里住,就没有那么多房子了嘛。房子一没有,心就生出来了。哦,原来心是这样的

    后来,有一个人听到这句话,马上就悟了,他把这句话解释了一下。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他说的意思解释一下就是,“心本来就是清净的,不清净的是房子;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生灭倒塌更替的是房子;心本来就什么都具足的,不具足是因为心住在了房子里;心本来就是不会动摇的,动摇的是房子;心本来就是万法皆生的,不能生法是因为有房子。”这个人叫做慧能,后来人称六祖。

    2

    问:既然我佛了证性空,不住相生心,为什么要广为说法,普度众生呢,一念善,算不算执着呢?很多法师,一生翻经弘佛,算不算执着呢,要怎么理解呢?

    妙吉法师:佛虽然证到了空性,但是众生并没有证到空性,如果众生都证到了空性,佛何必还要度众生?正是为了让一切众生都能证悟空性,所以佛才要广为说法,普度众生。祖师大德一生翻经弘法,都是在向佛学习,自利利他。执着行善就能离恶,执着佛法就能解脱,执着修行就能成佛,有何不可?

    (W:“向佛学习”。佛是抽象的,最高顶尖的。需要不断地悟,没有止境。)

    3.下火坑

    妙吉法师:证悟后万法众生皆空只是说自心的投影空了(W:没了我执;没了小我,有了大我,甚至做到了无我),并不是众生都没了才是空。佛证悟万法皆空的时候,难道众生都 s 光了?佛虽然空了,但是众生并没有空,佛虽然不见众生,但是众生却认为有众生,佛为了度众生,只能随顺众生的执着习气,来说度众生,否则高高在上怎么度众生?有众生可度,这只是随俗而说,随俗而说的目的,还是要让众生明白,实在没有众生可度。(W:《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4.

    问:请教妙吉法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该如何理解?有心可生,是否说明还没有毕竟空?

    妙吉法师:住是住着、执着的意思。应无所住,就是不要执着的意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生执着心,应该生不执着的心。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切人事往来之中,都不要住在上面烦恼纠缠心生挂碍,而是应该用不执着的心、无挂碍的心、清净不染的心去生心动念、说话做事你认为有心可生,当然没有毕竟空,但是佛菩萨什么时候认为有心可生,佛菩萨早就照见了五蕴皆空,哪里还会打这个妄想。

    5.

    问: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三世因果站在俗谛上肯定是有的吧?

    妙吉法师:三世因果站在俗谛上肯定是有的吧,这只是我们认为有,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还有什么肯定有?所以说,不管真谛有还是俗谛有,在菩萨那里都是一无所有。无眼耳鼻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没有凡夫的因果。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是没有缘觉的因果。无苦集灭道,这是没有声闻的因果。无智亦无得,这是没有菩萨的因果。圣人的因果都没有,何况凡夫的因果肯定有?因此所谓的俗谛有,就是无所有,不要把俗谛有,当成肯定有所谓的肯定有,只是凡夫在肯定有,而凡夫的肯定有,根本就是颠倒妄想,一无所有。

    (W:“不要把俗谛有,当成肯定有”,也不要把菩萨的空,当做一切无)

    【W:

    "谛"为"真理"的意思。

    "苦谛"者,是人对于社会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大凡世间上一切逼恼和身心不安的事,都可以叫做苦;

    "集谛"是指造成世间人的痛苦的原因,"集"是"招集一切苦恼"的意思。

    "灭谛"指断灭产生世间诸苦的一切原因;罪业只能自己为自己消灭,这是灭谛;

    "道谛"是指脱离"苦"、"集"的世间因果关系而超入无苦有常无我清净地的理论说教和修行方法;要消灭罪业,只有依据一定的方法,此为"道谛"。

    无智亦无得,"智"作"般若"解。亦即智慧、能知的妙智。"智"为能求的心;"得"为所证的佛果或者所求的境界。

    (W:很多事,其实是利用了升维的思想,让事情消失了、不重要了,以此变相的解决事情,而且也确实换得了好心态,懂得了更高水平、更高格局的处理办法,遇上事情也能顺利消弭)

    【W:

    无明,就是种种的不愉快,智慧不通,烦恼;

    无无明:没有种种不愉快,也就是脱离了烦恼;

    无明尽:就是烦恼的尽头,彻底没了烦恼;

    无无明尽:就是烦恼的尽头、彻底没烦恼是不存在的;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虽说没有烦恼,但也不是说烦恼就彻底没了,到了烦恼的尽头了,而是烦恼也会来;但是烦恼随来,便可随之化解,化解后就相当于没有烦恼了(无无明),但是烦恼毕竟也来过、也会来,所以叫没有“无明尽”(无明的尽头不存在,即无“无明尽”);“无无明”是一个整体评价,“无老死尽”是一个动态过程

    无老死,已无老死尽:超脱生死(众生是着了肉身之相,叫做身见,大彻大悟的人不是,他是一任清风送白云,这个肉身就是留在人间,肉身灭,他就暂时离开了人间而矣),这是整体来看;但是具体来看,并不代表彻底的没了生老病死,生老病死还会发生,只是这件事来的时候,已经知道了、理解了(只是肉身灭,暂时离开人间)、可以化解这个死结、心结

    6.

    问:如何理解六祖大师所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妙吉法师: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首先要有通达一切法不生不灭的般若智慧,要用这种般若智慧观照一切,对于所有的善恶境界,都要做到妄想不起,内心不动,这个就叫坐,并不是一定要身体坐在那里,才叫坐,而是内心要坐在真理实相上,住在无为寂灭上,一心清净如如不动,这才叫坐。你能向内照见自性清净,常常让自心在一切法上都不生执着,不起挂碍,在所有境界上都能做到三毒不生,八风不动,一心不乱,念念清净,这就叫禅

    7.

    问:「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是大乘菩萨道的具体实践。请教师父我们在修行中利他如果导致道德帮架,有何正当的处理办法?

    妙吉法师:行菩萨道,也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效仿法身大士,更不能用佛菩萨的标准去要求别人,遇到绑——架,承认自己是凡夫就行了

    8.

    问:请教妙吉法师如何能够把“缘起”和“性空”统一起来,从而认识到世间诸法非有非无的真实面貌?

    妙吉法师:把缘起和性空丢在一边,把非有非无也一起放下,念念保持清净,实相自然现前

    9.

    问:不同的人学佛,有不同的原因。有厌世、惧苦、求财、求寿、求神通,求智慧、求福报等等之不同。这里,发心不同会导向不同结果。请教师父,“发心”既然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但也不是本体,所以发什么心都是空的,为什么修行“发心”还是很重要呢?

    妙吉法师:虽然发心是空的,但是大家都空不了,所以发心还是很重要。

    10.

    诸法无常无我,但不昧因果。

    11.

    回向?

    12.

    所以,只要你吃透了空观,第一,不会做坏事,第二,不会不做好事,第三,不会带着错误见解去做好事,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定会走修行解脱之道。

    有人可能会说,那做好事的动力也没有了呀?反正舒舒服服呆着也是空,勤苦修行也是空,那我还是呆着好了。这就要反思这个想法的出发点,如果你真的明白都是一样的空,为什么偏要选择呆着而不努力?说明你恰恰不明白空,而只是拿空做贪图享乐的借口而已。舒服的时候不觉着空,一旦需要付出努力了,突然间明白一切皆空了?不带这么糊弄自己的。你怎么能拿着一个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事实,为你不了解事实的愚蠢来做辩护呢?“我不相信有上帝,但就是上帝安排我这么干的,所以我没毛病。”能这么说吗?颠倒啊!(W:做好事的时候又有我执了)

    13.

    W:勿陷入断灭空。空是变化(是一个时间维度上带有连续性的、动态的),并非指无意义的空(静态的、断灭的),变化逻辑(驱动力)就是因果,所以一切皆空,因果不虚。因果掌握一切,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济群法师也有更通俗的开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它既是空的也是有的,你认识到它空,就不会过分执着;你认识到它有,所以要认真对待。

    “慧律法师也曾开示:有为是无为家用(W:用途、用处),无为是有为家依,有为就是用(妙有),无为就是体(真空),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这就是传说中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空有不二。”(W:体用说,直接说认识和应用好了,搞这么复杂玄乎!)

    对于类似的问题,古德开示说: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

    所以佛法所讲的空,不是绝死断灭,而是生机勃勃的亦空亦有、非空非有,你说它有,它如梦幻空华;你说它空,它又因果不爽 。执有执空,非常即断,皆为邪见,知空有一如,方是不二法门。(W:空有一体,是知行合一(“空”是知,“有”是行),是认识和应用)

    14.

    为了防止众生落入断灭,鸠摩罗什本《金刚经》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为啥不说断灭相?因为修空性妙慧重要,修“福德善根”也同样重要啊!

    所以《金刚经》这句话的前边,还有一句说: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就是,你不要认为如来成就正果是不需要善根福德因缘的!

    必须要修善根福德因缘,才会成就如来的圆满福德之相!性相圆满(W:性,德性;相:福德之相),方是究竟正觉!

    ——所以《金刚经》里特别强调福慧双修(W:两部分)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强调,菩萨于福德,不应贪著执着。

    (W:福:妙有,用;慧:真空,体)

    (W: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也要(经历)断欲修行,修福德智能,具足种种庄严想、相)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

    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15.

    既然一切皆空,为什么还要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意义何在?

    因为因果不爽啊!真空不坏因果,因果不碍真空,因果是真空之相,真空是因果之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菩萨道得菩萨报,作畜生行,得畜生报——所以要行菩萨道。(W:因为真空是从本质上来说的,但是实相也是存在的,实相的意义更多在于它是随时间变化的,而变化的关键就在于因果不爽,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16.

    唐·道宣律师,对于“空有不二、因果罪福”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开示,文辞之美,可收下所有人的膝盖我先跪为敬:

    忠顺叛逆皆如涧响,而叛逆受诛,忠顺获赏;

    罪福之性平等不二,而福以善臻,祸因恶致;

    善恶诸法,等空无相,而善法助道,恶法生障;

    故知万法真性同一如矣,无妨因缘法中有万殊矣。

    ……

    防断常之生尤,兼空有以除疾;彼菩提之妙理,实甚深而微密。

    这个菩提之妙理,甚深在哪里?

    就是深在“因缘法中有万殊,万法真性同一如”。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在“万殊”的“因缘法”中,去亲证“体相一如,性境不二”,去断惑证真、见相非相,去福慧双修又无执于福德之果——今天的“有所求”就是为了明天的“无所求”,这也就是我们行菩萨道所追求的境界

    (1、既然万法皆空,为什么还要去服务众生、利益众生(行菩萨道),意义何在?

    2、去行菩萨道,如果有所求,就与佛法究竟之义和无我利他之大悲心相悖;如果无所求,则坚持的意义又何在?

    3、该怎么去“服务、利益众生”——即,该怎么去行菩萨道?)

    为什么要追求这个境界?

    因为我执是苦,烦恼是苦,惑业是苦,生死是苦,轮回是苦,众生是苦——追求这个境界(无所求),就是为了去我执,了生死,断烦恼,灭惑业,脱轮回,度众生——最终我和众生都能离苦得乐,“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W:无苦得乐;得乐方法:因果不虚(要修德);离苦方法(修慧))

    17.

    其次,为啥行六度是具体方案?因为:

    布施,是修福,累积福德资粮。

    持戒,是摄心,深修三业清净。

    忍辱,是消业,消除累生业障。

    精进,是修进,保持永不退转。

    禅定,是修定,确保因定发慧。

    般若,是修慧,终成无上正觉。

    你看,六度本身不仅包含着“福慧双修”,还包含了无量的“甚深密意”。

    电影《失孤》中,“法师”的开示,颇有佛法深意,说空亦说有,说因亦说果,既劝看破放下,又主精进行善,可谓圆满无碍。感恩方烈老师的剪辑分享[合十][合十][合十]

    最后我建议,有这种疑问的众生,闲着没事,去行一行菩萨道吧——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烦恼!菩萨道,行行更健康!行行菩萨道,你好他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人人都为礼品愁,我送六度菩萨道,今年过节不行礼,行礼只行“菩萨道”

    2023.6.25初稿

    2023.9.25补充(括号内W开头的为补充内容,其他内容为摘抄内容);明天发关于这一篇的学习总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圣之路(1400)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已无老死尽;体用一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v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