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飞鸟集文学课//第五课  《诗经》

飞鸟集文学课//第五课  《诗经》

作者: 甘草国老 | 来源:发表于2023-11-13 21:05 被阅读0次

    一、诗经的重要性

    尝独立,鲤过于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没办法跟别人交流)

    子曰:“小子,何莫学无《诗》?《诗》可以兴(抒发自己的志向),可以观(观察周围的人),可以群(表达群体的情感),可以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情感)。迩之事父(具有了能力可照顾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了解一些自然界的动植物)。”

    这个阶层大家都在学习《诗经》,想要融入大家和这个阶层,必须学习。

    二、从诗到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来自西周初年(前年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先秦时期都是叫《诗》,那么他又是什么时候成为《诗经》呢?经,就是经典。

    《庄子·天运》首先确定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给学生讲课的教材,后来成为了五经,因为其中的《月经》在秦朝焚书坑儒是给烧毁了,从西周开始《诗经》成为官定的经典。

    问题来了,我们常说:四书五经,五经已经知道,“四书”又是什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由来: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取了两篇,《大学》和《中庸》篇,分别注释又和《孟子》《论语》合称“四书”。这是“四书五经”来历。

    儒学的经典一共有13经,包括孝经、尔雅等等。后世人还是说“诗”,而不说“诗经”。

    三、诗经的组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民间的音乐,风土之音。

    雅: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多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为个人抒情之作。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朝廷之音,严肃、正式的音乐。

    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颂》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四,诗经的作者、时间、地区

    作者:《诗经》大多数诗篇的作者无从考证。

    时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页的月500年时间里。

    地域:基本是沿黄河流域从陕西到山东,沿途的诸侯国,涉及范围非常广。有的诗歌粗犷有的细腻。

    五、诗经的收集和整理   

    1、采诗

    采诗官是周朝所设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他们为古代诗篇的流传和采集做出了很大贡献。

    《汉书·艺文志》曰:“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政也。”《食货志》曰:“孟春(三月)之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献於天子。”采诗,谓采取怨刺之诗也。

    2、献诗

    进献诗作,有献诗的制度。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泛指奉献诗作。

    据《国语·周语》记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天子想之道自己的政策实行的效果好不好,就会请上至公卿下至列士来献上自己的诗作。谏言的时候通过写诗的方法谱上曲子唱给天子听。大雅小雅就是这样来的贵族诗。

    诗经的整理:司马迁认为是孔子删订的,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而成。

    关于“孔子删诗”的事,孔子在《论语》中是这么说的,“自卫返鲁,然后雅颂各得其所”(自从我由卫国回到鲁国后,诗中的类别雅、颂才得到分类归位)。在众多文献中也都有记载,在《史记》中记载得最为完整。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后世许多文献也都是从这点演化来的。

    但是后代一直有人怀疑是否真有“孔子删诗”的事。《左传》中记载有人在孔子还不到10岁时就已看到了定型的《诗经》。唐代的孔颖达认为就算是像《史记》中说的那样,孔子删诗前有很多诗,但从书中引用的诗来看还是删去的少,《史记》中说删去了十分之九,恐怕还是不太可能。宋代的朱熹也持同样的看法,有人问朱熹关于孔子删诗的事,他说:“那曾见得圣人执笔删那个,存这个?也只得就相信传说去。”清朝的崔述也说根据《论语》、《孟子》、《左传》、《礼记》等书的考证,孔子后散失的诗还没有十分之一,所以“由是观之,孔子无删诗之事”。魏源也说:“夫子有正乐之功,无删诗之事。”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诗经在之前是可以唱的,是多人多次完成成书于前六世纪中叶。

    六、诗经的流传

    《诗经》流传了两千多年,是怎样一步一步流传到现在?

    1、  春秋时代部分诗篇广为流传,特别在外交场合。

    2、战国时期,《诗经》就已经成为儒家学派尊崇的典籍。孔子、孟子、荀子等等,都会应用《诗经》的内容来交流。后来秦朝以后口口相传保存到汉代形成鲁齐韩毛四家。

    3、汉代,形成“鲁齐韩毛”四家。

    鲁:鲁诗是汉初鲁人申培所传。

    齐:齐诗是汉初齐人辕固所传。

    韩:韩诗为汉初燕人韩婴所传。

    毛:为秦汉时期鲁人毛亨和汉初赵人毛苌相承以传。

    把鲁齐韩三家称为“三家诗”,属于经文经学。就是历经了秦代的焚书坑儒,版本不同,是那个时代当下在使用的教材,所以叫“经文”,这些“经文”重视所阐述和表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关于政治、民间疾苦、爱情等等都是跟儒家思想捆绑的产物,为统治者服务。

    “毛诗”偏向于对诗经的字、词的分析,就是这些字和词都是来自哪里,为什么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等等,是一个训诂示意解释的古文经学。

    统治者大多数重视经学派,因为这些都是规范儒家思想而服务于统治者,毛诗被压制。到了东汉末年郑玄做《毛诗传》,才得以发扬光大之。相反其他三家却没落和消亡。我们现在所学的对《诗经》的解释基本上是“毛诗”的版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飞鸟集文学课//第五课  《诗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vd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