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之间打架该怎么办

孩子之间打架该怎么办

作者: 田恬慧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2:30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好友po了一个微信图文, 大致是讲,如果孩子被打了不能一味软弱,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必要的时候打回去。我在下面留言评论说:不赞成。今天这篇就来解释一下我的“独特”观点。

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家长们不希望自己孩子吃亏,想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于是教孩子“打回去”。可,是不是每次冲突的情境都一样呢?是不是每次冲突的激烈程度都相同呢?是不是每次家长在生活中被别人打了也都会打回去呢?

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具备“具体事件具体分析”的能力?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为选择呢?是一个简单的“教”可以做到的吗?

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是懂得在面对打闹、打架、恐吓、威胁、暴力......等不同情景时,知道如何做出恰当的言语、行为反应。然而这种状态并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在每个生命发展阶段中,在家长正确地引导下,孩子内在力量自然发展出智慧的结果。

我想要重点强调的“不赞成” —— 绝对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家长“教不教”的问题。每次看到类似的文章我都有些难过,难过于教育这事儿到今天还是被大部分人理解为一个简单的“教”字。

我发现成年人特别喜欢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尤其当孩子错做事,或者遇到困难、受挫折时,家长就急切地想帮孩子改正,急切地教孩子要如何做。好像没有大人的指导,孩子就不会找到答案,不会学会如何处理。好像儿童的心智发展都是依赖于大人的,家长不教,孩子就什么都不懂。

当然孩子的心智发展的确是需要家长的帮助,然而这种帮助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多地由简单的“教”转变为“启发与引导”,真正的发展还是靠孩子自己内在的智慧。家长要做的仅仅是了解儿童生命发展规律、在每个阶段给予正确、恰当的指引,尊重、信任儿童的内在智慧,允许儿童自由地充分地成长。

详细说说打人这事

小孩子大概是从一岁开始喜欢拍打。这时候家长千万不可以用“打”来定义行为,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别人打你”或者“你打别人”这样的话。这个阶段孩子在用各种方式探知世界、与人交往。小孩子并不清楚如何表达喜爱与友好或者是愤怒,很容易出现“打”这个行为。

家长应该淡定平和地握住孩子的手,摸一摸自己,并告诉孩子:“喜欢妈妈可以轻轻地摸一摸妈妈。” 在外面和小朋友相处也是一样的,告诉孩子:“喜欢别人可以摸一摸或者抱一抱。” 用实际的指导向孩子传达正确的表达方式。这个年纪是儿童的模仿期,家长的确是需要通过行为示范来引导,只要不把孩子的正常发展行为看成是问题,“打人”的行为慢慢就会消失。

如果小朋友年龄在两岁左右,请大人们不要把推人、打人的行为看成是攻击性的。这是一种天然的排他行为,是为了建立自我的存在。为了排除别人,区分你和我。面对这样的情况,什么也不用说,家长只需要抱起孩子,让行为停止就可以。

可是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到了三四岁、甚至五六岁的时候还是会打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长之前的错误引导,不停地制止孩子的天性“拍打”行为,批评指责孩子。如果家长严厉斥责说不可以打人,或者有些过分的家长,还在孩子的手上打一下,进而强化了打人的概念。再有就是,家长和孩子玩耍的时候,经常做出拍打的不良示范;家长有打孩子的行为;家中有打宠物的行为;孩子有意无意通过动画片等渠道看到打人的场景等。

学龄前的打人

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小朋友之间打人与被打的情况。学龄前儿童打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孩子在幼儿园里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而这种学习就是要在游戏、纠缠、打闹的过程中完成。实际上孩子间的打闹在多数情况下起初都是带有更多的游戏成分,在玩耍过程中,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如何交往。

学龄前儿童之间发生冲突原则上家长是不应该干预和评判的,除非孩子主动要求。为什么?你也许想问:难道孩子打架这种错误方式的解决问题方式不应该制止吗?童年就是充满了温暖、友爱、口角、冲突、嬉笑怒骂...... 倘若孩子可以对各种体验没有评判,全然投入地经历就会发展出自由的心智与真正的智慧。

举个例子。两个小朋友打架,肢体上你拉我扯,最后两个人大哭一场,谁也不理谁。可是第二天,却竟然可以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又毫无芥蒂地玩到一起去了。奇怪吗?因为通过肢体 、情绪的释放,孩子的能量耗尽, 创伤得到释放,又有了一晚心理上消化的时间,第二天又能抱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很多电视剧、电影片段里都能看到,两个男人产生了冲突,最后决定打一架,打完瘫在地上却能笑出声来,俩人又和好如初。

遗憾地是家长总是喜欢介入小朋友之间的“矛盾”。 看到孩子间冲突,立刻制止,要求孩子道歉或者各自拉回家教育。本来在哭闹中扭打的孩子,不得不停止肢体活动,停止流泪,被迫平静、理智下来。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吗?冻结能量!孩子的创伤就是这样被阻塞在身体里,第二天两个孩子再见面却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好了。

这就是我在以往文章中一再强调的成年人与儿童的差别。成年人是病态的,喜欢用头脑评判,习惯了让自己的能量卡住,喜欢干预身体的自发动作。我们还以为自己是更聪明、更智慧的、更有教养的,所以立刻把这种“解决方式”教给孩子。

当孩子回家告诉爸妈:“今天XXX小朋友打了我。” 家长面对孩子的诉说,立刻紧张起来。因为担心孩子吃亏,于是立刻追问细节,进而教育孩子下次要如何应对。当孩子跟家长说自己被打了,是不是真的想说自己被欺负了,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呢?孩子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家长真的清楚吗?什么都不了解,就立刻表示担忧,生怕孩子受了欺负,立刻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本来孩子没当回事,却被家长引导成遇到一点小的冲突就变成大事情,斤斤计较变得狭隘。在与人交往的这些小事中,家长不要过多的计较得失,要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真正受欺负怎么办?

如果不仅仅是单纯的打闹,而是孩子真的被欺负被打了,家长要如何做?切记,请不要立刻“教”孩子如何做!!!而是要询问孩子:“你想要如何处理?” 孩子的心中其实是有答案的。孩子选择原谅、走开不理、警告、反击、告诉老师都可以。家长只需要支持孩子的选择。这是尊重与信任孩子能力的表现。

如果孩子回答:“不知道要怎么做。” 这时候,家长需要换一种方式询问。“原谅、走开不理、警告、反击、告诉老师,你想选择哪一种方式呢?” 通常孩子会给出一个选择。同时,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养育方式进行检讨。长久以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是不是常常用“听话”两个字来要求孩子?是不是经常用“不可以”、“不对”来给孩子立规矩?是不是总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只关注孩子的表现,却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是不是给予孩子自由太少,限制太多?如果一直以来是这样的教养方式,那么孩子表现得胆小、软弱,不敢反抗则一点都不奇怪。

家长要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与孩子建立互信的亲子关系,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一定要给孩子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这样孩子才会更自信,有自我价值感。再有就是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也不能太少,体育锻炼也要足够。

如果孩子选择了却依然没有勇气去行动,或对方小朋友太具备攻击性,而你的孩子太过善良不懂得反击,那么家长可以通过在家中与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还原现场,引导孩子说出:“你再这样,我会很生气,我会反抗!” “你打我,我很生气,你再这样,我会反击!” 等话语来提醒对方,或者在角色扮演中引导孩子做出反抗动作。

(连载,继续关注下篇文章)

相关文章

  • 孩子之间打架该怎么办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好友po了一个微信图文, 大致是讲,如果孩子被打了不能一味软弱,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必要的时候打回去...

  • 孩子打架了,你该怎么办?

    在商场里等朋友,看见一个约摸三四岁的孩子哭哭啼啼地跟在一个年轻女子的身边,估计是他的妈妈。此时,这位母亲正激动地大...

  • 宜昌周末烘吧|解析亲子活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你们和孩子的关系怎样?是否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呢?孩子淘气你该怎么办?孩子和我不亲近,怎么办?...

  • 小步在家早教291 孩子打架如何干预

    孩子之间打架,你知道该怎么解决么[疑问] 如果孩子挨打了,应该教孩子怎么做呢? 1. 首先,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

  • 学生打架处理措施(摘抄)

    学生为什么会打架?打架后该怎么办?老师:预防措施+5步解决程序 有人咨询我,说开学才一个多月,班里就有学生打架,给...

  • 孩子喜欢打架,父母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有的学生爱打架呢?这是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当我们听到哪个同学打架了,第一反应是这个学生不道德。打架是一种...

  • 校园暴力-孩子在学校打架了,你会如何处理?

    孩子在学校打架了该怎么办? 对校园暴力怎么看!有孩子的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能感受到安全的地...

  • 孩子打架怎么办?

    作为儿子的妈妈,总会遇到孩子在学校打架动手的事情。无非都是一些小误会、小玩笑引起的,还有一些就是孩子自我控制力缺乏...

  • 如果孩子之间闹矛盾,大人要不要介入?

    面对孩子们的吵闹打架等各种矛盾,家长总是手足无措,十分烦躁,该怎么办?我们在保证道德和安全的底线内,应做到...

  • 1.21学习打卡

    同胞之间争吵或打架 大多数兄弟姐妹都会争吵或打架,大多数父母的干预方式都会在不经意间增强孩子之间竞争和打架的需要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之间打架该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vg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