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有一位跟我玩得非常好的朋友,虽然不在同一个班级,但经常约着逛操场散心聊天,还去过彼此家里吃饭过夜,这样亲密无间的友谊保持了三年。因为她谈恋爱了,在我生日那天爽约后,我感到很受伤,所以没再和好。
高中跟小学关系很好的同学在同一个班级重遇,虽然初中三年在不同学校,但每年有信件来往,还会把大头贴寄给彼此。可是重新成为同学并没有让这份友谊延续,一开始俩人还会干什么都在一起,但再也不是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状态。大概是我缺席了入学前的军训,适应新环境比较慢,而她很快有了更合拍的新朋友。
这两段友谊的结束都不是很体面,我在发现自己快要失去关系的时候会变得非常情绪化,一点点小事都会生气或者冷战,最后不欢而散。
身边的人都说我敏感,自尊心又强。我也认为自己很难相处,常常顾影自怜。后来相识的朋友,大多都是“让着我”的,可能一开始也没有很大的问题,久了就会发现自己是被照顾着的,不是互相平等的状态,因为付出更多更主动的是她们,而自己一直都处于被动的位置。
清楚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但又不知道怎么改,也不确定能不能改过来。
在母亲来深圳的几天,我观察到她的惯常用词也是“被动”形态的,比如“是他逼我……”“是她要求我……”“在家里,小孩都敢欺负我的……”
母亲同样很难相处。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是主动将自己摆在了被动的位置。
在人际关系里表现敏感和自尊心强可能是因为自卑,但不主动可能是因为自恋和傲慢。听起来有点矛盾,但真的就这么矛盾。
以前总觉得人际关系很难处理,一进入职场关系就会感到紧绷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我一直没有形成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也没能发展出有根基的自尊自爱,因此没能建立稳定的自信,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做稳定的内核。
大概找到改变的突破口了,先彻底扔掉顾影自怜的心态,在与人相处时要有意识地将自己摆回到平等的位置上。
这两年,尤其今年,我经历了一些关系的变化,与家人相处的方式发生新改变,通过参照关系以及在关系里的自己,全面认识了自己,也更加了解自己,慢慢就接纳了难相处的家人和自己。
如果说接纳是改变的第一步,那么我已经在改变自己了。
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