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学习笔记)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学习笔记)

作者: 雪亦芳菲_8968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17:17 被阅读0次

           


    经常听老一辈人说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其实诠释了生活与心理学的关系,在过去的中国是没有心理学的,但是老百姓有心理学的智慧。人们在生活中去做一些对自然界对人事物的观察,得出了一些看法和结论,就形成了一些生活智慧,这句话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个小孩三岁的表现就能预测出他长大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走什么样的道路,他是否会幸福,这一点与现代心理学有没有关系呢?其实是有的,一个小孩在两岁至三岁的时候,是他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小婴儿是没有“我”这个概念的,他还没有主体客体之分,虽然在生理上脱离了母体,但是在心理上他和妈妈还是一体的,我是妈妈,妈妈是我。等他长到了两三岁,孩子开始有了独立意识,有了你我之分,这时候他会说“我要”,“我吃”,最关键的是“我不”开始了拒绝外部和他人,是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一旦有了“我”,孩子的主体意识就出现了,存在感就有了,一有了存在感,就有了自尊,价值和自恋。在这一时期,如果自我形成的好,我很重要,别人也很重要,别人很重要,我也很重要,这就做到了“和而不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三岁是人生的第一个机遇期,它为成为一个健康的,完整的人奠定基础,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顺利发展,他的自我就是完善的,健全的,长大后就会有独立的自我,也容许他人的不同,他也会有独立的自尊体系。如果在这个时期,家长思想观念不对,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这种观念就会导致他行为不当,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使用威胁利诱甚至体罚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就范。如果孩子听话了就范了,那就等于放弃了自我,成就了家长,这看起来是家长成功了,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了,而孩子失败了,但实际上是家长失败了,而且是巨大的失败。反之,如果家长没有搞定孩子,孩子反而保留了他的个性,发展了他的自我。这一阶段的发展关乎孩子未来的自尊以及和他人的关系,一个有自尊的人才会被他人接受和喜欢爱,他也才能是一个幸福的人,快乐自在的人,一个低自尊的人是敏感多疑的,小心翼翼的,他的心理世界会经历许多许多与别人不一样的挫折和苦难。所以家长们不要用自以为成功的方式来养育孩子,而是一定要深刻的理解“叛逆期”也是“机遇期”这一理念,用这个理念来指导行为方式,用科学的长远的眼光教育孩子。

    “七岁看老”是说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对于他一辈子的幸福是有关系的。一个人如何看待他人,自己和他人的距离如何,这些都是在社会化的进程中慢慢学习和获得的。一个孩子与他人的相处开始于和父母的关系,但这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平级的交往就开始于六七岁上学的年龄,孩子的社会化交往就在这个时期开始了,他们学着与他人交往,相处,互动,这个时期的社会交往就可能奠定他一生与他人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系,所以社会化人际交往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在七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社会化交往这一环节出了问题,一辈子都会受其影响。一个人在任何人群中都格格不入,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但是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被带坏,担心危险,担心孩子打架纠纷等不愿意孩子与他人交往,导致孩子长大了,上了大学不会与同学相处,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整天在家里也不出去找同学玩。试问孩子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做的功课你没有让他去做,等他到了十七岁,二十七岁,你才让他去参与这门课程,不是为时已晚了吗?有多少孩子进入大学,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在宿舍和舍友格格不入,不能融入其中,甚至发生伤害事件,这种现象的发生追根溯源是孩子在关键时期没有上好社会化交往这一课。父母认识到这点,要有能力放手,让孩子去交往互动,不要担心孩子摔跤,打架,吃亏,这些都是孩子在社会化发展中必须要去经历的,童年时期摔破点皮,和同伴打打闹闹,哭哭笑笑,恼了再和好,好了又恼的这些体验对以后的成长发展都是很珍贵的。如果童年时期,不体验一些身体上的伤痛,那么就很难避免成年后心理上受伤,如果一个人在婚姻关系中,不懂得如何去和爱人相处,在家庭里不会与孩子相处,在职场不会与同事相处,那才是最大的伤害。

    三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七岁是社会关系形成的阶段,自我和关系是人生两个意义重大的方面,所以家长通过学习,了解了这方面的重要性,一定要转变固化的教育观念,保护孩子的天性,科学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这些关键期得以良好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wz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