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
所以,如果社会压力非常明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他们常常会反抗。
想一想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家族的对立反而加深了他们的爱情。
我们再想一想儿童,他们通过做与父母要求相反的行为来证实自己的自由度和独立性。所以,聪明的父母通常不是下命令,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到了洗澡的时间了,你想要盆浴还是淋浴?”
逆反心理理论——人们确实采取行动来保护他们的自由感——已被数个实验研究所证实。
这些实验表明,努力限制人们的自由常常会导致反从众和一种称作“回飞镖的效应”。
假定有人在街上拦住你,要你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字,而这件事你只是在心里有点儿赞成。当你正在考虑时,这个人告诉你,有些人认为“应该绝对禁止散发或签署这份请愿书。”逆反理论预测:这类明显的限制自由的企图事实上会增加你签署的概率。
当个体与周围其他人太不一样时会感觉不舒服。但是,至少在西方文化中,如果个体与周围其他人完全一样的话,也会感觉不舒服。
实验表明,当个体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并且这种独特感是中等程度时会产生较好的自我感觉,进而他们将以维护自己个性的方式行动。
在另一个实验里,那些听到其他人表达的态度与自己相同的人,反而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独特性。(当肩膀纹身被看做是一种时髦行为时——从众而非个性化的表示——我们可以预期,其流行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坚持独特性包括坚持所在群体的独特性。就算两种文化中的人们非常类似,他们仍然能注意到彼此之间微小的差别,甚至非常细微的差别也会触发歧视和冲突。
从全世界范围来说,苏格兰人与英国人、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或天主教徒与北爱尔兰新教徒之间的差别看来并不大。但是,小小的差别有时却意味着极大的冲突。
当其他群体和你的群体最相像时,冲突常常也是最剧烈的。
似乎我们并不喜欢太离群,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大家都希望与众不同,并关注自己如何与众不同。但是正如“自我服务偏见”所揭示的那样,我们并不只是追求某种独特性,而是追求正确方向上的独特性。我们的要求不只是与众人不同,而是要好于众人。
#心理疏导
#从众
#疏心卡
#心理
#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