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樊登读书会学习了日野原重明先生的作品《活好》。其中关于‘温暖、柔软的心”让我印象深刻。
“提问者:说话伤人怎么办?
日野原重明先生:我们自己先下决心,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
感觉与对方的关系变冷时,考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从而加以改善。
这样一来,就算有时候,我们深爱的人说话带刺、发脾气,我们反而能发自内心的觉得他很搞笑呢。”
这一段对沟通时候说话带刺、乱发脾气给的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也常常犯那样子的毛病。 刚上大学那会,就是乱说话,乱发脾气,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小伙伴便跟我说了一个寓言故事:每发脾气1次,其实就相当于在护栏上敲下一颗钉子,需要用很大的努力和力气才能够把1次的钉子拔出来。然而,通过努力、被原谅后,拔出了钉子,在原来的护栏上,还是会留下钉子的窟窿。就如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彼此伤害了,始终是会有痕迹的。
不想总是说话带刺乱发脾气、如何好好的沟通,日野原重明先生,给了我们他自己的答案:下决心,拥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
学习之后,我努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工作中践行。渐渐会有了一丝的效果:能够比较淡定的跟病人家属沟通病情。
在儿科,抽血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是禁忌,不愿意,甚至有激动起来要打人的。有一天,查房是,跟患儿的奶奶沟通病情:
我:“是3床XXX的家人吗?现在给你说说昨天抽血的结果……”(我还没有讲完)
奶奶(高八度的声音):“什么!?还要抽血,你们都是什么黑心的人啊?我家宝贝的血都快被你们抽完了。”
我当时是被奶奶高八度的声音给吓到了,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会上演这一出的啊。但是“要有温暖、柔软的心哦”这个提示框自动跳出来了,下意识的回答道:“别激动哈。昨天不是抽过血了吗?我现在是给您说结果来着,不是再抽血。”还感觉到这个奶奶有点小可爱。我被我自己的行动惊讶了,原来关于温暖、柔软的心的提示不仅在思想层面有作用了,也在我的行动中渐渐渗透着。
一颗温暖、柔软的心,能够帮助的不仅仅是在人际方面,而是人生的方方面面。
一颗温暖、柔软的心,常常亦是乐观、坚持的心。自己成为了自己的贵人,温暖、柔软的心,能让我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并且及时给出我们的感恩。这样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能够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出生时胎龄33周出生,出生体重900g。现在6个月大,但其中80%的时间都是在医院里面度过的。
插过管、上过呼吸机,抢救过。了解了他 的病史,作为主管医生的我,都为他捏了把汗,也为他目前的健康而感到庆幸。而在病房期间,跟他母亲的沟通,让我发现,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孩子父母那温暖、柔软的心。
他们带孩子的时候,总是幽默的跟孩子说话。
尽可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跟他们告知“病重”、要使用什么来帮助孩子的时候,他们都是尽可能的配合。
曾经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面,哭着都口唇发绀,试过一过性心脏骤停,很多医生都对他的预后都并不报太大的希望的时候,或许是父母的这一份爱和善,让每一个照顾孩子的医护人员都特别善待他。
是父母这一份爱,他们的温暖和柔软的心,予医护人员百分之百的信任,才换来如今康健的身体。
在如今的社会,信任,其实是很难能可贵的啊!
对于初入社会的小小住院医师的我,即使我有一颗赤子之心,也需要面对来自他人的不信任和指责。
面对特别有自己主见的家属时,我变得尽可能慎微的处事,中规中矩的处事。
而最近的几次与病人家属的相处之中,我备受感动。
对于每一个病了的孩子,主管医生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孩子抵御病菌,让孩子重回健康。
对于我自己来说,看好病,是我应分做的。
来自孩子家属的信任,在我看来,是一份礼物,一份嘉许,触动这我的心灵:原来人与人之间,还是能够如此赤诚相对,那么的温暖。
以一颗温暖柔软的心,拥抱这个世界,会回报给我们一个美好而幸福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