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做一件事情,应该有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经过思考后所决定的。
从上星期开始,他试着尝试日更一篇小文章。日更小文章的挑战并不小,以前也有尝试过,但最终都没有坚持下来。这应该是第三次做这样的实验了。不过,这次的尝试是在上一次,每日评论转发文章的坚持之上,再决定实验一次。
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他每天在公号里看文章,但很少分享,也不会主动评论,于是他想做一个实验,开始在朋友圈转发认同的文章,一定要加上自己的评论。这个实验坚持了一百五十天左右,已经达到定下的“百日目标”。
“3 ,2 ,1 ,停!”你最近有没有也在尝试坚持某件事儿?
做事要有点儿准备
不管任何形式的挑战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日更所带来的挑战要比每天转发加上评论的挑战大很多,所以想坚持下去需要做些准备。
前期做了转发加评论的测试,现在最大的挑战还是内容和时间。
如何将日常零碎的想法变成一篇小文章,甚至是内容较丰富的长文章。如何在工作、放假期间都能够保证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文章,特别是马上即将到来的春节。所以,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

关于这些挑战,他是这样想的:
首先,平时要多积累素材,不能拖到当日寻找灵感再创作。留一部分待日更的文章,在真正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够应对。
其次,做好相应的安排和计划。每天的时间管理很重要,什么时候写文章?一般而言,工作的时候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整理;放假之后,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清晨可能是写文章最好的时候。
然后,用什么方式写也是一个问题,平时成都有电脑,如果出去了,放假回老家了,没电脑怎么写,那需要逐渐养成新习惯,他目前的方法是用讯飞语记语音转化的方式来写文章,最后做适当的修改。
最后,还得调整心态,别太过于在乎日更的形式,被形式所绑架。
“3 ,2 ,1 ,停!”你在为自己坚持的事情做了哪些准备?
慢慢想清楚,日更是为了什么
不要让自己为了坚持而坚持,应该有一定的价值所在。日更不能够单纯追求数量,也应该保证文章的质量。不管文章的长与短,一定要有真真切切的一些思考,哪怕很小的一个点。
如果,为了追求数量而写作时,很有可能就会偏离初衷,一旦内容无法产出,就会自责和产生负面情绪。所以,他在设定日更的时候,没有说日更365天,先来一个星期,然后再来半个月,继续一个月,进而三个月,逐渐往前推进。不要给自己开始就设定很长的时间,在相对宽松的状态下让自己的创作分享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这两天,他刚好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有一个词叫做“产出/产能平衡”,感触比较深,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的现象和事情。就比如写文章来说,如果过分看重产出,自己产能达不上的话,很有可能会心力交瘁,很受挫败。毕竟要产出多,产能跟不上,那产品就很危险。想要有优秀的产能,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生产资料资料,生产资料是需要我们长期积累,长期维系的,而不可能一夜暴富,不能想着速成。
另外,日更也只是所产出的一种方式,除了每天一篇文章,那是否每天转发加上评论,是否创作一个小视频,是否未经发表的日记也都叫产出?!日更,它的意义所在,就是督促自己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以输出来倒逼输入,在一次次的整合梳理所看到、思考的零碎信息。
在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这是一个让自己保持思考力、整合力,不断更新迭代自身知识的方法和习惯,仅此而已,不要想太多。
“3 ,2 ,1 ,停!”你所做的事情,意义和价值又何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