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阴雨
我女儿媛媛在初三的时候养了一只猫,叫小圆,她养了一年就考到北京的中央民大附属中学读高中去了,接着又到广东的中山大学读大学,这只猫就交给了我和她爸在养。养猫会使人失去自由,我们出去玩儿就得把它寄存到猫旅社,它生病了我们得给它喂药,甚至打针,还得给它送到宠物医院做结扎手术。每天我们给它喂猫粮、铲猫屎,每天都在牵挂它的吃喝拉撒。
养猫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多了好多事情,我们每天上班都很辛苦了,下班了还得照样为了猫咪忙碌。养猫的确会让人没有自由,但是却能带来更多的爱和责任。对养猫者来说,它是陪伴和安慰,女儿在外地读书,猫咪小圆就一直陪伴着我们。小圆越来越老了,可能它也陪伴不了我们几年了,如果有一天它走了,我们也不会再养猫了,因为养猫和养孩子一样麻烦,有个三病两痛你就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巴望着它早日康复。
养孩子也是一样的,虽然会让人失去自由,你总是牵挂着他。比如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孩子大多在外地读大学了,你成天担心她吃得怎样?穿得怎样?身体怎样?学业如何?她需要钱,你会马上打给她,尽管你自己省吃俭用的。但这一切也是值得的,因为孩子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和保障。这份爱是伟大的,即使面临着失去自由,我们也会继续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爱使人倍感牵挂,但过度牵挂会让人失去自由;爱需要有底线,首先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牵挂孩子、亲人是一种快乐,但也不能过多,过犹不及,否则就会如歌里唱的一般“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甘心为了你,付出我所有”。人首先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包括孝顺父母、疼爱子女。爱自己也是对家庭的爱,因为你让家人不操心。
哲学家说过距离产生美,距离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的存在就是交往过程中的润滑剂,所以人们常说“小别胜新婚”。而织女星和牛郎星距离遥远,一年只能相聚一次,“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处不在,却又被我们选择性地忽略,孔子曾经少见的批评过小人“近之不逊,远则怨之”。因为在孔子看来,小人不懂得把握分寸,掌握不好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距离,没办法与之深交。
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相互关联的集体,但是他清楚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成年子女的事情不过多的介入,就是我们做父母现在的任务。看似不近人情的背后却是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但不能破坏子女的独立。将来我们要把老年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就得和至亲保持一定的距离,老了只要身体健康就要来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要读书、写字、唱歌,找老友谈天说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现代社会中许多的矛盾不在于距离太远,而在于距离太近,就像是所谓的斗米恩,升米仇一样,这也是今天人们不断强调保持距离、拥有自己私密空间的原因。感情是双向奔赴,单方面的付出不仅不会获得回报与感激,反而会遭人埋怨。
生活的压力有时就来源于我们自己,我们对这段感情寄予了太多的希望,然而感情的发展你不是完全能够把控的,你越在乎这段感情就越容易失去,就像握一把沙子,你握得越紧,漏下的沙就越多。想要过好自己的一生,我们应该首先找到对自己、对这段关系的定位,不要期望过高。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喘不过气,每时每刻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窒息。我们得看透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得清楚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得把握好这些距离,让自己的人生游刃有余。没有任何人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没有必要去事事参与,即使自己的至亲我们也要保持距离,这种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让我们呼吸的距离,否则太过亲密的关系会让人窒息。
和他人保持距离,就得学会享受独处时的静谧,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读书、观影、写文、漫步街头,感受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样可以不必在无意义的社交周旋里耗费精力。若你带着真诚与热忱靠近,我亦会以真心回应,共话生活琐碎,分享喜怒哀乐。但倘若彼此只是敷衍与勉强,那不如保持在互不打扰的界限。社交只是生活的点缀而非负累,能在淡漠疏离与适度亲密间自如切换,方为理想之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