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三】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三】

作者: _清鸢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23:42 被阅读49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说第三部分,是关于思考和学习有关的能力及误区,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交流和应用能力,主要辅助我们达到最终的目的——积累。

    而积累是需要脚踏实地,通过高效的完成每一项任务,习得某一种技能,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是今天第三部分所涉及到的所有。

    所以先来看看第四章说到的学习是怎样影响我们做事的。

    1、首先要明确效率本质,我们要知道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是所有人类的延伸,使得人类拥有更多能力,这取决于我们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我们要明白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真正懂得它的好处的时候,我们再也无法忽视学习的作用。

    而学习最重要的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现在很多人追求终身学习,他们从来不会止步于当前的所得,想尽一切办法去挖掘自己新的潜能,不断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和对于获取知识去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很多人不爱学习。

    2、基本途径

    既然学习的前提是知识的获取,那么我们需要考虑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基本途径是"体验"。来自五官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我们通过感官来亲自体会所接触、运用到的知识。

    比体验再高级的途径是试错。试着去验证、去修正对知识的认知。在试错的基础上另一途径是"观察"。而体验、试错、观察都有局限性,对其进行补充的为"阅读"。

    我们相应的需要提供阅读能力。很多人以为自己认识字,读懂句子就是会阅读。太过自以为是地认定自己的看法。有人甚至不知道阅读也是需要通过学习而得的一种能力。

    阅读使得我们突破个人体验、观察的局限,开阔我们的眼界,让快速的知识积累成为可能。

    3、除了试错、观察、等获取知识途径外,获得知识的手段是正确地思考。思考求知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探索因果关系的过程。

    正确地思考是指:彻底摆脱"个体感知"局限去正确思考的方式。比如达尔文,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界标。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科学方法——在正确地思考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一种突破人类个体局限的系统的思考方法。而开启心智、正确思考,更值得我们投入时间与精力。

    4、经验局限

    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之一是靠感官去经历体验,那不可避免地就会陷入"经验主义"中。这是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打破已有认知也就意味着打破大脑的舒适区,必然会遭到本能地反抗。沟通障碍的产生很大程度源于此。

    人们依赖经验,经验有一定意义,可是它仍然具有局限性,我们需要认清它的局限才能进一步摆脱它。我们要知道个体的经验有限,人们常常无法接受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就直接粗暴地否定它。群体的经验也是有局限的,根源是人类的寿命有限。

    个人面对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往往表现为恐惧,而群体则体现为疯狂。人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积累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法是:先认清人的经验局限,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5、自学能力

    书中说到我们在本科毕业后,掌握的基本能力应该是自学能力。前面也说到过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掌握新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的自学能力。

    自学通常是通过阅读进行的,而阅读能力决定我们学习的成效,阅读是需要通过学习习得的能力。阅读能力提升伴随的好处是检索能力的提高,以便我们可以快速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知识。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所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通过写作,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强化知识,通过实践运用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价值的根本。

    在学习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培养反刍能力,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知识"的受害者,能做到不偏颇。

    学习的进程也不是成线性状——可以一下子突飞猛进的,而是呈阶梯状的——进步是需要达到一定积累的。

    思考方式影响我们对信息处理的模式,从而影响做事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我们常常懒得思考,或者思考误区使得我们效率低下。下面说说应该怎么思考,怎么摆脱思考误区,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我们更好地做事。

    1、勤于思考

    由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对确定的渴望,会期望从权威专家那里获得正确的答案,求得心理上的安定。从而造成迷信权威的现象。但现实是权威不一定代表正确。权威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辅助工具。我们在某些方面需要权威的同时,自己也会尽量成为某个方面的权威,这是社会大分工的基本意义。

    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我觉得,独立思考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书中说到独立思考,是指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结论有没有道理的过程。这当然需要本身具有一定判断力。

    另一个角度看,拒绝独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长期造成回避思考的习惯。

    2、思维陷阱

    思考需要逻辑推理,影响逻辑推理的是一些思维陷阱,如概念不清(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所谓脑子混乱的人,就是把根本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当做一回事。因为他们构造世界的概念是粗糙、混乱、未经细分与整理的。从而世界也是粗糙、混乱、无法理顺的。

    2.1因果关系不清影响逻辑推理过程。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须做的功课。也是独立思考的前提。

    我们要明白互为因果的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而双盲测试检验教学手段的思考模式,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方法的审视提供理论依据。

    还有因为无中生有,误解了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自证预言。

    分析任何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基本只需要从3个层面去审视:A不一定是B的理由;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我们可以试着用此方法分析我们所接收的任何信息,判断其正确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3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各方面,不懂举证责任,逻辑没法明晰,就是思考时误入歧途的常见原因。而思考陷入误区是因为知识的匮乏。

    我理解的举证责任,运用到判断接收知识是否正确方面,意思是我们需要明白这个知识出自谁之口,为什么正确或者错误。要从源头去寻找证据。

    2.4另一个逻辑错误为以偏概全,体现在案例教学方面。是因为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不够全面。

    2.5对立论证。结论有对立的论据,现象有对立的解释时,意识到对立论证的存在时,要考虑哪一个更合理、更现实就选择哪一个,而不是哪一个更积极就接受哪一个,后者可能是自我以为的积极。

    2.6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却用显然合理的姿态摆在一起,造成一种看似很有道理的假象——张冠李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f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