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马拉默德的《伙计》已一年有余,当时未能用一篇读后感去承担对这部小说的记忆,于是对故事内容的记忆不断退化,只是想起时,还会想到当时读它的感觉,同人物选择与良心救赎而起起伏伏,不是大起大落,而是绵密细致的内心透视令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再真实不过的生活过程,只是比我们生活更到位的是,我们知道了那些我们原本不会知道的人物心理纠葛。
小说总体来说讲了一个简单故事,身为犹太人的莫里斯一家一直守着店面过着难以为继的生活,他心善而忠诚,直到伙计弗兰克的突然加入使他们的生活略有气色,而弗兰克的身份恰恰是抢劫过他店面的盗贼,之后一边帮他经营店面一边偷些零钱指望日后再还清,且因爱救过莫里斯的女儿又因冲动伤害于她。弗兰克的伤害与救赎,莫里斯的愤怒与谅解,是成为犹太人传递犹太精神的纽带。
故事之初便进去了莫里斯贫穷的生活琐碎之中并在他并不刻意的举止刻画中使我遇见了一个心慈而不善言说的好人形象。当人人复杂多面本来就难说好坏,这个道理放在之后的弗兰克身上可谓是人性的真实体现。但说开头的吸引之处在于莫里斯一家起初就难以为继却还周济他人的生活如何发展下去,这是我期望会有转机的心愿之一,抱此心愿继续阅读,却发觉故事每况愈下。
莫里斯的店面非但没有因某种机缘快速好转,反倒遭遇抢劫,年纪已大,人还受了些伤,于是对莫里斯如何解困也存上了一点疑惑与良好心愿。
故事主人公正如书名,正是伙计弗兰克,他自小是孤儿,经历流浪,抢劫,再到救赎与肉欲之困,最终成为了另一个莫里斯,一个承担世人罪孽的基督式人物。主人公如此漫长的成长过程注定这不该是操之过急的故事,而作者大概更是希望读者不要太过专注于故事的巧合性而不断细致描述,用第三人称视角书写的同时进入了人物内心进行透视,正是如此深入的心理描写与真实刻画才令人回味未央。
主人公身为抢劫莫里斯的盗贼却难逃良心谴责,这是他自身的第一道危险,他跨不过良心的讨伐,也注定了他走向救赎的道路,于是他成为莫里斯的伙计,不要报酬,只为还那道罪孽之债。而这也令他走向第二道危险,是否会被抢劫时已打过交道的莫里斯识破身份而百口莫辩,但这一危险没有破除时,马拉默德又营造了第三道危险,弗兰克没有报酬却需要些钱,于是偷钱却记下账目以便日后还清,这使故事出现了更紧张的情绪,但弗兰克还没有结束与莫里斯的纠葛关系,他又爱上了莫里斯的女儿,并且因年轻不能克制肉欲之扰。
这一切对于弗兰克有了较为全面的塑造,由此也使我们遇见了一位既想投机取巧又心软善良,既冲动难掩又呵护真爱,既屈于钱财又有借必还的真实人性模样的人物。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但由于人物的不断加入,使冲突也不断升级,除了主要人物,必要人物的辅助作用使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变得更加丰满,如莫里斯的邻居投机取巧正与莫里斯形成鲜明对比,同住一条街,却在穷与富的对立两面,莫里斯没法愧对良心,也宁愿如此顺其自然生活下去。
故事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对贫困的描写,贫困的模样是大同小异的,其核心就是受苦,是艰难,而大多数人却不得不在这样的生活中终极一生。很多艺术作品热衷大起大落的贫富之差,而这个故事却在生活中充满丧气,莫里斯的店面终究没有气色,他生前的生活从未真正好过,这不是我渴望的结局,却往往是生活的真相,生活的贫富如此反映着一个人的身份,家庭或是阶级,也反映着一个人的良心,好人要过好这一生,真的太难,但我们更难理解的是莫里斯的心态,他身负的犹太精神,牺牲精神使他并不真正难过,这是我唯一替他欣慰的事。
最后弗兰克皈依犹太教,而要真正理解莫里斯这种牺牲精神,便只能跟着弗兰克,随着他的救赎与成长,去体验这甘之如饴的一切劫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