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号公交车纪行

5号公交车纪行

作者: 顽石与绛茱草 | 来源:发表于2021-08-14 11:08 被阅读0次

天灰土色,闷热。

站台上站二、三个人。一个耳朵里别着耳塞的长条小伙,两个头发斑白挎提着布袋的老太太。我上前打听乘坐公交车的事,其中一个脸圆的老人以为我是外地人,热情地给了我答案。我微笑地谢过!

5路公交车来了,门哐当地打开。我走上去投了2块硬币,拣一个靠窗的位置边坐下,然后打量着门口上来的每一个人。乘车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年满70周岁的就着摄像头刷脸就行,刷卡的、扫二维码的大多是年轻人。像我这种投币上车的已经不多了。

车子启动,发出哧哧制动的响声。冷气顺着缝隙飘散而入,车厢内空阔、清凉,不似十几年前的喧闹拥挤的景象。那时候,整个车厢像人鱼罐头挤得满满的,收购野货的商贩、上学的学生、来城看病的人、带娃的人。司机还很豪横,硬生生地往车厢内塞人。车厢内气息污浊,汗酸味、汽油味,像一层腻油一样密布每一个空隙。车子在坑洼地路面走走停停,一个刹车,人整个身体就会倾斜,不一会儿就有人吐了。车厢内怨声载道。现在不会了,大部分人在悠闲地玩着手机。也有的眯眼打盹。

车子匀速行进,像一条蠕动的毛毛虫。每临近一站,电子播音员提前预告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并带好随身物品。哧——车子平稳停靠。待人落稳脚,上车的人坐踏实了,车子缓缓启动。电子播音员又开始温馨提士:疫情期间,请大家带好口罩,做好安全防护。我查看了一下,从老车站出发到铜矿广场,共计31站,乘客上下四十余人,只有一个银发老人出门急,忘带口罩。老人致歉,慌急着准备下车。一位浅红头发的大姐把自己备用的口罩给了老人。老人感谢着坐了下来。

天空有了一团团墨色。乌云在空中迟钝的移动身子,窗外行人如旧。城市的高楼鳞次栉比,拔地而起。要不是站名提醒,我都认不出女儿田的模样。二十几年前,我在德兴就读高中,到女儿田同学家玩。除了供应站、水利局的几栋楼房,其它都是低矮的砖瓦房。道路是煤渣路,一下雨,坑洼积水,白球鞋也变成了黑球鞋。不见几户人家的朱家坪前原是一片菜园,现在成了高档社区。沿途中农村也变化很大,黄泥屋变成小洋房,连成银亮的一片,它们躺卧在大山腹中,像个婴儿。有的房屋独栋而出,在路边,或被田畴包裹。“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共识。农村出门一脚泥的景况俨然成为历史。趴坐在车窗旁,你可以随意望见,这些田畴山林处蜿蜒的水泥路,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每天给村庄输送新鲜的事物。山村也就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模样。去年,我在距离德兴市区一百多里的一个村庄走访同学。黄昏降临,西边的余晖渐渐龟缩,变成墨色。村子里路灯亮起,吃过饭的人三三两两在村口的路上散步,村中传来隆隆响声。同学说,那是有人在跳广场舞。

一个穿深蓝色衣服的妇女从身边起身,按了按下车的提示按钮。她是交通大厦上的车,交通大厦旁有一个中石油加油站。这与她衣服上的logo是对应的。她坐在我的左侧,上车后微闭双眼,打起盹来。车子在鼓行村停稳后,她从容地下车消失在身后的村庄里。在这辆车上,左侧一位穿黑色长裙米色坎肩的女子是商场里的营业员。那位站着露出灰黄手臂的粗壮女子,是在工地上干活的。她们都是来到城里觅活的人。

随着城镇化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从田地处抽身,在建筑工地、商场、幼儿园、居民区等地,干着较为粗粝的活。活络的农民,在城里开小店,买了房,成为令人羡慕的城里人。伴随着城镇化,2010年至2020年,德兴市常驻的城镇人口数激增了三万多人。我有一位爱摄影的同学,他拍摄了一组摩托车大军进城务工的图片。浑圆的朝阳在晨霾中升起,城市的建筑物呈现出模糊的轮廓。四面涌来的摩托车队在绿灯亮起后的街道鱼贯而行。德兴市也有这种景象。黄昏,天色暗淡,摩托车队伍从城区往绕二、界田、香屯、潭埠各个地方行进、奔波、消散在附近的村子里。

雨果真来了。起先,一两个调皮的雨滴拍打车窗。随后更多的雨滴疏朗地落了下来。落在地上溅起水雾,并与空气中的雨雾连成一体,形成雨帘、雨幕。车上很快多了好几个人。有些人惶急地奔跑路上。打伞上车的乘客,衣服也被淋湿,刘海上挂着水珠。她们乐呵呵地开着玩笑,并不因这场秋雨气恼。父亲说,这样下几天,芝麻就够活有救了。车厢内有好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起身让座。这是我们都乐于见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号公交车纪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gs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