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起于家庭,成于学校,想要真正学好,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共同发力。而在学生求学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如何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很重要。
首先,家校双方要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学校好,要注意不要店大欺客;学校差,也要让家长明白此乃布局定位,而非老师差。高看或是低嘲都不利于家校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
家长尊重学校,尊重老师,其实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他要学习的却不被尊重,他又如何能学好?学校也要尊重家长,我一直觉得老师能解决的事情,却不推到家长身上。我最喜欢跟家长说的一句话是,在学校就交给我,我不喜欢动不动就叫家长,仿佛是在承认自己的无能。但我还是会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才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佐藤学老师建议打开那道门,包括家校之间的屏障,建立“学习共同体”,不要怕暴露出来学校的短板,而是坦荡地打开教室那道门,让家长看到我们是什么样子,这样反而能够帮助孩子们学习。
也可以邀请有专长的家长来讲课,也是家校共建的一个方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各种门派,班主任就像一个武林盟主,是否能够广纳人心,让诸门派团结一致,就要看这个盟主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让同学信服,当这个小江湖有矛盾的时候,能否因势利导,散之无形,让江湖一派祥和。
这势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势必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良性沟通,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坚定前行。一个班级,需要一套共通的价值观,这份价值观以及齐心协力的实践,势必会有团结一致、动人心魄的班魂。
家校沟通,才能了解学生成长的原生环境,才能更了解孩子,才能尽力地引导、化解或是互助。这两天,花了一些时间,和每个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虽然我们都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去努力就选择放弃,不去教育就渴望国民素质提升,那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也许能力有限、身份卑微,可是无数的人和无数的远方都和我们有关,以一份责任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我的教育便有了温度。
我给帅的家长打通电话的时候,是上午十一点左右,帅没有上网课,我有些担忧也有些生气。因为疫情期间,太多孩子掉队。而帅本来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居然也会缺课?!他的父亲接通电话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的拘谨,以及不善言辞……与家长说话,我从来都是满满地尊重,我想让他们感觉到我的善意,我是完完全全为了他们的孩子在努力在付出,无关功利。帅的父亲说了两句,就把电话给了帅,“给,你老师!”
因为这通电话,我知道我的学生为什么没上网课,因为他要上地摘花生,想趁上午还算凉快的时候去。帅一边跟我说话,一边说“老师,我正在做饭,我一会中午就把课补上,先挂了啊。”我听着那边锅铲搅动的声音,以及帅接到我电话开心的语调,我赶紧挂掉了电话。
是的,没有了解就没有话语权,如果只是看着那些冷冰冰的数据统计,你怎会知道你的学生不是不努力,他是想要帮着家人去收庄稼、去做饭,只为减轻家人的负担。后来,帅发来听课笔记、练字记录,以及那张双手起泡的照片。这就是我的学生,他们朴实而厚道,努力又幼稚,但又不失理想,不失对未来的追求。面对这样的这样的孩子,我知道,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因为家长只能给他们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学业上的帮助真的是力有不逮。
一直很庆幸,我的学生们的家长给予我太多的肯定与支持,即使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谢,感谢我为孩子们的付出,调和了他们亲子间的关系,但我却懂得是因为他们的懂得与信任,才能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孩子们的成长。
师生沟通无障碍,才能构筑最纯真的师生关系。其实,一直觉得我更喜欢和我的学生们沟通,和他们说话,我可以不用顾忌太多,因为每天的朝夕相处,因为每天的课堂互动,师生之间已然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只是,班额过大,能力有限,有时还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这时我都会引导我的学生们和我直抒胸臆,不要妄自猜测。
我会直接告诉我的学生们,我的要求我的底线我的原则,批评一个孩子,是因为他犯错了,绝不会因为针对;表扬一个孩子,是因为他表现好,却不会是偏私,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不能缺失的存在,但我会因为精力有限,或者是过于忙碌,有所忽略,我希望他们能主动找我沟通,“天助自助者”,努力的孩子谁又不喜欢呢。
孔子一直强调“因材施教”,教育不是一个流水线一个模子去生产的,教育需要个性沟通。性格外向的,你要适当压制,让他明白,说话分场合分对象,让他学着更沉稳、往内收;性格外向的,你要教会他打开,打开心灵去看这个世界,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良性沟通,才能消灭矛盾、去除误会。
当然,班主任这个班魂的铸造者,一定要一直走在学习和创新的路上,这样的老师才会永远青春,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不愿意伤害任何一个孩子,永远走在更专业的路上,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