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相遇绝不是偶然,而是你一直在寻觅那个你想见的的人,然后有一天相遇。有些人,天天见,但不相识。有的人相隔千里,偶然相遇,一见如故,似多年的老朋友一一样,可以无所顾忌,无语不说。尽管只有几小时的相处,然知是自己人。
昨天和已在网上聊天近一年的杨林柯老师(还有其夫人上官琳)相见三门峡天鹅湖,没有任何客套,也没有任何陌生,没有任何拘谨。
从读杨林柯老师书到加他微信,QQ至昨天一年有余,第一次读杨老师的文字还是从余党绪老师的文章中而得的一个片段,瞬间就被他文字的朴实,分析的精准吸引。然后就在微信上搜他的文章,一搜不得了,他的文章有一种天然的地心力,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每读一篇都有摘抄的冲动,介绍给他人阅读的冲动。一时间,办公室里的同事都知道我在读杨林柯的文章,到如今同事都知道我是杨林柯的粉。
他的文字不华丽,内容也不新奇,说的都是教育教学那些事,不飘在云端,是落在大地上的实在,又能非常精准地指出问题的要害。
杨老师最吸引我的是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做准备,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师要克服胆怯,要有勇气,不要被外在的评价所困扰,教师心中要有两面镜子,要淡化外在的背景。每一句都说出了我长时间困惑,解决了我的纠结。
本质上我不喜欢去和别人挣什么,尤其是荣誉。记得还在老家上班时,正好遇到评职称,有一个过来人说,这就是狗咬狗的事,后来我老公评职称,也有许多周折。也看到身边的同事为了评职称,把一岁不到孩子放到老家让老人带,还有的一见到孩子就大吼大叫,有的一干班主任六年,年轻轻的满头白发,面容枯干。看到这些我心里总发怵,这不是我要的生活。但职称背后是钱的多少,说不想评高级职称是假,但我不愿意把自己弄成我不喜欢的样子,尤其不能把孩子丢了不管。当年为了上学两个孩子都被我丢到了家里,直到10和六岁我才接管。
读了杨老师文章后,我越来越淡然,生活不是给人他看的,不能牺牲当下的幸福来换取美好的明天,多的那一千多块钱,也不见得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我开时转入读书,从微信里读文章,上课也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当把自己读的东西分享给学生同事被他们认可后,有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