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这是我们从出生伊始就在寻找追逐的问题。小时候得到糖果会开心,满足愿望会幸福。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被父母老师夸奖会觉得幸福。成年工作之后,一份高待遇的工作有房有车嫁个好人家娶个漂亮媳妇就是幸福。这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对幸福的定义。但是活着活着却发现追求的所谓的幸福其实越来越趋近于满足其他人、甚至这个环境对自己的期待,而自己呢?却往往没有从中感受到真正来自内心的喜乐。
幸福本该有的样子:即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一种样子。我们的社会规定了太多未经检验的“对”与“错”,并认为只有那些“对的”才能导向幸福的生活。当我们表达感受、作出选择时,也很容易被裹挟和影响,仿佛只有大多数人认可的才是“好的”或“对的”。
但是,幸福难道不是一件每个人各有各的口味的事么?就像小时候我不爱吃西红柿,我妈会说,你吃啊,这个很好吃。还在上小学的我会很认真的跟我妈说,你可以告诉我这个很有营养,但不能告诉我这个很好吃,因为好不好吃是我自己的感觉。为什么我们都能很确信什么东西自己觉得好吃,却常常很难对抗他人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我想,这是追求幸福的能力还不够。幸福首先是能够感知当下的快乐,而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利益;意义则来源于来自于目的,一种未知的利益。快乐和痛苦是我们本身的感受,但当你能够调节和表达你的想法和对世界的看法时,你才能从容平和的面对人生的种种。这时,你才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也就是对幸福的感知力。
所以坚持专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总是需要勇气的,其次不要轻易以“爱”的名义和“个人所谓正确”的普遍三观捆绑他人。小到一种不爱吃的菜,大到选择一个人、一份职业、一种生活。勇敢做自己,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幸福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