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孩他爹把鑫宝接回来了。
下班路上,去蛋糕房买了他最爱吃的小蛋糕,昨天去超市买了很多小零食。平日里,不让孩子吃,这次四五天没见了,要好好和他亲亲。
尽管我早已做好心理预期,但是,见到宝宝的那一刻,还是有点吃惊和心疼。只见孩子左眼皮上一个大包,又红又肿,手腕上一个包,脚踝处一个包,已经被孩子抓破了,脖子后边一片红肿。我默默的给孩子洗澡、涂芦荟胶,默默的给他洗脏衣服。
然后开启了话痨模式,和孩子边聊天边喂他蛋糕,他不乐意妈妈喂,自己拿着小叉子一口一口的吃,开心的眉毛都笑弯了。但是,孩子和我的互动少了,之前,我问一句,他答一句,现在我问两遍,他都爱搭不理的。
也许是几天不见生疏了吧?
两岁多的孩子,正是语言表达的成长期。孩子忽然默不作声了,这可不是好事。也难怪,他奶奶带他回老家,身上蚊虫叮咬的先不说,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期。我们不在身边,他奶奶习惯用“再不听话,就把你扔了!”“让那个老猴子把你带走吧!”之类的话吓唬孩子,试图让孩子安静下来。所以,天知道,这几天鑫宝听过多少次这样的威胁恐吓,他幼小的心灵得不到安抚,会有多大的不安和恐惧。
他奶奶这样的说辞,在很多老太太身上都有,并没有谴责的意思,毕竟人家辛苦帮我看孩子,已经感激不尽了。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还有很多老人看孩子,为了省事,打开电视,把孩子按到电视机前,乖乖坐着,一动不动看上半天,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变的孤僻,视力逐渐下降,与人交流越来越少,做事的耐心也越来越小。比如去搭积木,急于求成,一次不成功,便没有推倒重来的耐心和信心,这就是典型的看电视造成的不良后果。
而最值得家长惊醒的是,孩子不怎么与人互动,说话少了,对人对事不如看电视的兴趣大。孩子语言敏感期,如果此时不抓住,尽可能的刺激他的语言表达,那这个时期过去之后,再怎么补救也发挥不到最初的状态了。
怎么才能刺激孩子的表达呢?那就是家长开启复读机模式,每句话每个词语,多重复几遍,给孩子的大脑加深印象,哪怕他暂时听不懂或者一知半解,也不要紧,你只管说,宝宝听得多了,自然明白。再者,和宝宝拉呱,互问互答,既增加亲子感情,又能引导孩子说出想说而说不出的话来,这是一个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至关重要。
据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统计,孩子的语言学习天赋,起点是差不多的,后天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且参差不齐呢?就是因为,差一点的孩子比表现优秀的孩子差了3000万,是的,就是这3000万个词汇让孩子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3000万个词汇,并不是完全不同的词汇,重复的也计算在内。
知道这个数字,那么,家长就该认真对待了。反省一下,下班之后,和孩子交流了几句?饭后,和孩子一块做游戏了吗?让他动手的时候,我们可以动嘴,看似没有专心听,实际上他的大脑可没闲着,所以我们说的话都会钻进他的耳朵呢。睡觉之前,有没有给孩子讲故事啊?不用很长,一篇200字的小故事就可以成全一个美妙的夜晚。
或者,家里经常打开听读机,让里边的故事和儿歌成为家里的背景音乐。聆听柔和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小小的性情,欣赏动听的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和记忆力,并且通过故事呈现出来的画面,可以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就像绘画老师出一个题目,而不同的孩子呈现出来的作品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孩子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和观察的角度都不完全一样,所以结果也就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对待我们的宝贝,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积极互动,引导孩子多说多做、多读多听,相信每位家长都乐意接受,也相信经过精心呵护,我们的孩子会越长大越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