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想要变聪明,那你就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01
—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碰到一些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
比如,在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意思是指:
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像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人们往往会因为沉没成本,而在已经要注定失败的事情上继续下去。
对于这些知识,我除了要理解定义外,
我还会设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
有一天下班高峰期,我叫了滴滴打车,
系统提示预计排队要20分钟左右,结果等了半个小时还没叫到,
我本来都想放弃去坐地铁了,
但转念一想,既然都已经等了这么长时间,放弃又不甘心,
再等等说不定就等到了,
结果一等又等了半个小时,还是没叫到...
至此,我已经对这个知识有所掌握了。
但这还不够,因为我只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我们会被沉没成本所牵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你看,是什么的背后一定有为什么,
如果我想找到其背后更底层的规律,
就需要让自己保持深度思考,从当前层次继续追问深挖,
直至找到更抽象、更底层的原理能解释当前的现象与问题。
这个过程虽然会很困难,但一定能磨炼思维、提升自己。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那样:
“想要变聪明,那你就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02
—
我认为,最底层的规律一定藏在思想的最深处。
有深度的思想才能洞察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原理。
比如,我掌握了“沉没成本”的知识,
就觉得很了不起了,
但你不仅局限于此,你还会在获得答案的基础上继续追问:
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为什么普通人都逃不脱这个规律?
这跟心理学上的“损失厌恶效应”相关吗?
有没有相似的事情能解释这个问题?
我好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你看,一旦你开始追问为什么,你的思维就会不断向下深入,
也正是这种“深度思考”,让你渐渐逼近问题本质。
所以,凡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更像是一种研究思维:
面对问题,不满足于表面原因,以理性思辨思考问题的方式向下深挖。
一旦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
你不只是关注答案本身,更会关注答案背后更底层的东西,
通过一次次的“追问训练”,提升自己的有效思考时间。
我们不妨用“研究思维”再来感受一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的好处吧。
当你火急火燎地要去解决某个“问题”时,你应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为什么必须是我来解决?
为什么这个问题事关重大?
如果什么都不做会怎么样?
对比其它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吗?
这个问题的紧急程度,发生频率,趋势如何?
可能等你回答完以上问题,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