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场因为梦想的聚会,我在哥大的四个月

一场因为梦想的聚会,我在哥大的四个月

作者: 周小米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5-09-07 09:13 被阅读209次

    5.14日下飞机的那一瞬间,听到了熟悉的上海话,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四个月,就这么过去了。朋友去机场接我,感觉我们几个都是要激动地要哭出来。

    回国已经两个月,从回来就没有闲下来,忙着做项目,忙着写论文,忙着找工作,忙着和几个月不见的父母、朋友说着总也说不完的话,以至于想放弃写访学报告,但是拍视频的时候,突然感觉想到在美国、在纽约、在哥大的一切一切,一种感恩、感动的感觉油然而生,所以打开电脑,决定写一下这篇报告,只为感恩这些人们。

    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感到十分幸运,能求学期间在世界最优秀的学府学习,我十分感恩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导师还有可爱的村长对我的支持。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哥大优秀的学生,给我了和这些优秀的人零距离的交流机会。

    其实各种攻略肯定其他小伙伴们已经写得很全很全了,各种美国生活可以参考钱璐的访学报告,所以我写一些比较感性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是也希望对后来的小伙伴们有一些启发。

    上篇:恩情篇

    关于父母情

    出国在外,一定要多和父母沟通。不过你的家境是好还是一般,父母让你在国外生活学习的这一段时间,都要付出地比平时更多的精力。我妈妈说每次我爸爸看到国外发生暴乱或者什么枪击事件的时候,心都是揪着的,就一定想给我打电话。我手机一没有电,或者微信不回,他们都会担心。不要拿什么鸡汤文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90%的担心都是没用的”,你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的担心是不受控制的,要是不担心就不是亲生的。

    可能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想我爸妈一样神经大条,但是,让父母放心,这是做儿女的义务,强调多少遍都不为过。

    我们能做其实不多,这几点是我想到的:

    (1)经常和父母报平安,特别是外出游玩的时候,时刻保持手机畅通。我有一次去朋友家玩,手机放在包里好几个小时没看,我爸爸妈妈发微信我没回特别着急,找我在美国的哥哥给我打电话最后才联系到我。

    (2)多和父母分享你在这边的收获和感觉,别说没时间,抽出一点刷朋友圈、逛商场的时间久够了,他们会觉得很欣慰。

    (3)回国给朋友代购这个代购那个,但是父母呢?别忘记他们。美国的健康保健品质量好、价格只有国内的1/3,比如各种维生素、肠道益生菌、骨胶原蛋白(Move Free是美国的本土品牌,回国给家里带了12瓶,属于对骨骼好的保健品,国内贵死你,但是美国的价格就很公道。这种东西一定要吃美国的,朋友的爸妈吃过表示国产都没有效果)。

    (4)当然要好好学习了,用优异的成绩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毕竟出国也是一种投资。

    关于朋友情

    在哥大拓展的人脉是非常高质量的,他们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优秀”不仅仅是高的绩点,不仅仅是所谓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为这个世界做着利索能力及的改变。他们用好奇的心去阅览群书,用独特的方式时间。

    比如为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而筹备回国办学校的沈朋思,为了公司组织能够更加和谐发展、维护女性权益的她贝文,博览群书走遍大江南北的沈天成,还有我所在的创业团队创始人张思……

    还有一起参加访学项目的小伙伴们,比如和我形影不离的杜玥,和我一起走遍美国西海岸的卢艳秋,即使是回国以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

    想到他们,我就感觉到心里十分温暖,感恩他们,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真的是太美好了。

    关于师生情

    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我语言方面的老师,更是我思想上的导师,哥大的老师真的很nice,用心和他们沟通,不仅限于课堂,包括你的生活、理想和见解,他们会给你不一样的启发,你会收获比想象中更多。

    老师们有几个小细节很感动我,比如班主任Linda,我问过她关于速记的知识,当时她给我很耐心地讲解,然后第二节课居然拿了很多打印的材料给我,让我学习和参考。比如Christopher,他知道我是Vegan,就告诉我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里的农产品比超市品质高很多,价格也可以接受。

    最让我感动的是Kathryn,可能因为我们都是Vegetarian(素食主义者)感觉特别有缘分,她介绍我去免费的瑜伽工作坊,一起和我谈论如何烹饪,介绍我冥想方面的书……很多个细节让我感觉到遇见了一个久别重逢的知己。

    感恩他们,给我知识和梦想。

    下篇:实用篇

    关于如何在哥大交友

    很多小伙伴会把拓展人脉放在很重要的访学任务中,别去什么酒吧、party了,刚去美国自己英语都说不溜还想和金发碧眼的美眉Flirting吗?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只和中国人交流,但是哥大本校的中国学生确实你很好的一个融入哥大圈子的切入点,他们会给你很多哥大的咨询,带你融入本校的圈子。

    很多我怎么认识那么多哥大本校的朋友,其实哥大有一个很高质量的读书组织叫“麓山学社”(微信公众账号:lushannyc,是一群有思想的青年创办的,麓山学社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政府,非宗教,非盈利的公益组织。组织的宗旨是提升中国人中产阶级和大学生群体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他们目前在纽约地区每周举办两个免费活动:读书交友会(哥伦比亚大学内)和无领导小组(纽约大学校内),他们每周都有活动,定期发送的公众消息,可以经常关注。

    基本上是每周带你读一本书,很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结束了别忘要要微信号,多和他们保持联系,从他们身上,真的能学到很多。

    关于提升语言能力

    第一:别羞涩,大胆说

    这其实和练口语关系不大,而是练心态、练沟通能力。口语再好,你不敢说等于零。语言的目的是沟通,及时在你词汇量贫乏的情况下,如果能让人家明白你想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种能力。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有的国家,你英语不好、发音不标准,还有一堆语法错误,但是没人怪你,人家外国人早习惯了!特别是在纽约,他们天天面对的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第二语言是英语的人。换位思考一下,你在街上遇到一个中文很烂的外国人,也会很耐心地和他们讲。

    第二:读报纸,知道世界上在发生什么

    我的“男神”老师Christopher告诉我们,美国大学会假定学生们“知道世界上在发生什么”,这是一种基本的素养,也是录取学生的重要指标。对于我这种不问世事的人,开始因为不看新闻在课堂上都没有话说,当别人热烈的讨论着美国选举、中东战争、同性恋合法化这些问题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简直没有办法一起对话。

    怎么办?Lerner Hall二楼拐角的地方有免费的New York Daily每天供应,一拿就是一厚沓,基本就是先看看头条,然后从你熟悉的领域开始,我是学信息管理的,所以比较喜欢Business模块,你也可以看科技、看娱乐,保证每天的阅读量就好。

    第三:做影子练习

    在哥大一次面对中国学生的发音课上,一位资深的ALP老师说,听TED演讲,然后做影子练习是提高口语、听力最快的方式,他见过一个学生做了一星期的影子练习然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老外是不是在夸张?)。影子练习,顾名思义,那是几乎同步跟读英语录音,形影不离的复述原话。影子练习法每天训练15分钟,给同传学生锻炼口音、听力,并且提高语速、语感,

    这是口译工作者练习同传技巧中常见的一种练习方式,增强口译员听说同步能力以及短期记忆能力。国际上多所口译研究所都视影子练习作为衡量口译员入门等级的测试之一。

    学期末我通过Qualification Evaluation,回国以后就轻松考过了据说通过率只有10%的高级BEC,听BBC、CNC基本无压力,看到外国人敢说话了,这与在ALP的学习都是分不开的。

    关于旅游

    旅游其实也是访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较好的安排是:平时周末逛纽约和一些临近的城市,比如华盛顿、波士顿、费城;春假可以去西海岸或者迈阿密,最后结束了也可以多待几天去另外一个地方。

    短途旅行我和杜玥同学几乎都是拿脚掌丈量大地的,一天走下来很累但是可以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我觉得旅行一定就是要像当地民众一样去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

    美西是结束时候报团旅游的(没有车子),很多人比较排斥跟团游,但是对于时间短又想多去几个地方的还是可以考虑的,特别是美国西部自然风光比较多,黄石公园之类的自己开车也不一定玩得来,处于安全的考虑建议报团。我和同学报的是美国的一个叫“Seagull holiday”(海鸥假日)的团,综合价格、服务可以给4.8星的好评了(没拿回扣T T,诚心推荐)。

    结语

    现在回到自己的学校,我感觉到自己和以前消极的自己不一样了,感觉有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也希望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什么。梦想就是可以对未来进行美好想象的空间,未来就是有梦想、有创意、有努力的人融合在一起可以到达的地方。

    再见纽约,再见哥大,再见这里所有的朋友,谢谢你们给“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因为梦想再次相聚。

    另外,哥大一个叫吉米公益学生组织的学生组织会在暑期组织学生去支教,7月24日我会和他们一起去云南支教两个周,课程设计地很有意思,希望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两个周。推荐有时间的同学一定要去。

    再次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场因为梦想的聚会,我在哥大的四个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ly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