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兴成长计划&台湾FUN学中心 隔周《论语-40》信鴿老師互动教案分享
@这是针对孩子入学后,非教育界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日常课业,想要“插得上话”所提出的“亲子共学”高效&有趣&双赢 的因应策略(互动教案),亲爱的、关怀教育的家长们! 让我们跟宝贝们一起加油喔! @
适用章句:<论语>论教育
一、《述而》第七‧七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二、《述而》第七‧廿八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
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三、《子路》第十三‧廿一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四、《卫灵公》第十五‧卅八 子曰‥『有教无类。』
题目: 教育的气度与格局
研讨主题──孔夫子的“有教无类”
研讨题纲:
一、孔夫子的收费标准。
﹝一﹞如果你出得起“束修”,你会去拜孔夫子为师的学员请举手。
﹝二﹞孔夫子称 “自行束修以上”,重点是在 “自行” 还是 “束修” ?
﹝三﹞ “吾未尝无诲” 是否跟 “人人有受教权” 相互阐发? 试说明之。
﹝四﹞猜一猜,孔夫子订“束修(收费标准)”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二、互乡的“后起之秀”。
﹝一﹞互乡“童子见”,为什么会引起“门人惑”? 试揣摩之。
﹝二﹞孔夫子称 “与其进” 跟 “与人为善” 是否相互阐发? 试说明之。
﹝三﹞孔夫子说 “唯何甚” 时,是用哪一种口气(表演题)?
﹝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之中,你看出哪些“眼光&胸襟”?
﹝五﹞扪心自问,你对身边的哪些人会“保其往也”? 试描述之。
三、孔夫子心目中的“中道”。
﹝一﹞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孔夫子心目中的“中行”? 试描绘之。
﹝二﹞孔夫子所称的 “狂者&狷者” ,各有哪些“人格特质”?
﹝三﹞你认为自己是偏于 “狂者” 还是 “狷者” ? 试说明之。
﹝四﹞孔夫子的学生之中,典型的“狂者&狷者”各是何人?
﹝五﹞面对“狂者&狷者”,你会跟他们怎么相处? 试揣摩之。
四、孔夫子的“正字标记”。
﹝一﹞如果让你选择,那么你会想当“经师”还是“人师”? Why ?
﹝二﹞根据你的观察, “经师&人师” 各有哪些人格特质? 试描述之。
﹝三﹞有哪些条件,才有办法做到孔夫子的“有教无类”? 试说明之。
P.S 著作权归幸哥(信鸽)所有,可自由免费下载,请注明出处,非商业使用。
幸哥(信鸽)
编 辑 大 意
一、本课程教案之设计乃针对一般传统文化教学易流于死记硬背、解释、翻译、说教之单向传播,企思改进,以祈能落实「活泼深化」之互动式教学为目标。
二、本课程教案编撰之构思,大多以能营造班级中师生互动气氛为考虑,不论是「举手抢答、简易民调、集体创作、即兴发表」,都尽可能与现今之社会脉动产生联结,希望能引发师生共同探讨之兴趣。
三、本课程教案之实施,以教师在每节经文各段讲解后,随即可采用分组竞赛的抢答方式为之。
四、教师不妨提供适度的「开放性思考空间」,请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尽情地脑力激荡;教师只要从中「穿针引线」,加以诱导即可。
五、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以「简答」为原则,教师可适时加入精要之评析与明快之鼓励,并切忌作无谓的价值批判,以免课程过于冗长。
六、如有一些「意犹未尽」的话题,教师不妨略加说明,增强些许信息,并要求学员就其中之一,发展成一篇《项目式学习(PBL)》式的书面报告,于课后缴交,给予评分;此举不妨与「作文」结合实施,以减轻教师负担。
七、本课程教案之建构,尽可能以「中性」为依归,唯教师不妨因地制宜,加以修改使用,期许或可更提升、激化交相研讨之热情。
八、本课程教案之结构或有疏失之处,尚请方家不吝指正是幸!
编 者 谨 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