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对“批判性思维精神核心之求真”一点理解

(二)对“批判性思维精神核心之求真”一点理解

作者: 沽河之畔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22:49 被阅读0次

                                                   “有事打电话就行”

        经常听人说:“有事打电话就行!”这样的话自己对亲戚朋友也说过。

        此话有隐含前提:“我”很厉害,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假设说者知道有这个前提,那么在说之前会认真考虑:我有这个能力?听者听到此话之后也会仔细想想:他是否吹嘘,有很强的能力?

        事实上,说者和听者,都没有意识到此话的隐含前提。

        我到医院去换药,走进医院院子,看到一穿白大褂的医生站在轿车边,对站在车外的女人笑道:“有事打电话就行!”然后女人谦卑高兴地答应着,坐进车走了。

        到医院来的患者,无论病大病小,都怀有忐忑不安心情;当大夫将自己的健康轻描淡写地大包大揽地应承下来,患者得到心理安慰,并且得到医生的安慰,最是心情舒服。

        医生,能如此说话,一般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医闹怎么产生的,一大部分原因是没有理智的谦虚。

        理智的谦虚,是批判性思维应该具有的理智素质。(《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30页)

        董毓老师阐释道:理智的谦虚要求我们诚实行事,努力理解自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找到可能的问题;不去表现得比实际上知道得更多——也就是避免夸耀、自负、自满和伪装。

        医生说出的话,表明他能掌控一切。如果他认识不到自大、自满甚至伪装,那么其医术永远不能进步。一者,医术永远没有最精湛,只能不断提高;二者,患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今天的病情并不代表明天依旧。“有事打电话找我”,恐怕最后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我作为教师,面对家长或领导的信任,也曾说过“有事就打电话”这样的话。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给自己造成了负面影响。

         教育不是万能的,我忽视了这一点,十六七高中生,其道德品质基本形成,学习品质和习惯也基本养成,如果面对的学生是后进生,要完全颠覆转化为优等生,一般不可能,除非将原生态家庭教育或周围环境改变过来。当然这不是不可能,但得需要三年乃至更长时间,对教师来说,困难接踵而至,毅力是最大的考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落后情况的形成不是一日之事,那么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日之功。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没有诚实地给家长指出学生的不足并提供详细的培养方案,暂时说句大话麻醉家长而已。作为教师,有职业自豪感,固然是好事;但不是吹吹牛就能解决的。

        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能力,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有些学生根本就教育不了,更不要说两个班一百多个。

        工作事务太繁杂,根本没有很多剩余时间,去额外帮助学生。当我说这句话时,有的人摇头,认为我的师德有问题,或者“三观”不正。我可以算算我的时间都到哪去了。备课需要时间,无论知识点教了多少遍,当要讲的时候,还是要重新备课,“用一辈子备一堂课”;批阅作业,我的作业样数较多,有平时的课本巩固本,有一周一交的随笔,有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还有考试阅卷等等,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耗费我大量精力和体力;我比较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有时会找学生谈谈心,解决其思想的问题;另外,学校开会等事情也很多。时间就是这样流失了。

        如此种种原因,是现实存在,我如果能用批判性思维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然后诚实行事,就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我无意在掩盖我的过失或不负责。不必要的麻烦多了,会妨碍正常的教学工作。

        因此,我认为批判性思维精神的核心要素中,最重要的应是求真——理智的谦虚。在求真前提下,才能建立起批判性思维的公正、反思和开放等要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对“批判性思维精神核心之求真”一点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ur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