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实在太有启发性了!越读越有种生活明朗的喜悦。
不过主要是选着读的,重点读了“友谊”、“爱情”、“性爱”、“压力与紧张”、“冲突”、“权力和暴力”、“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等章节,正好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解答了我的一些人生疑惑。比如为什么我总是害怕和老师沟通、即便老刘是个非常亲和的人?家庭冲突是如何产生与升级的?哪些人格因素会损害亲密关系?
研究证明,孤独和羞怯都是没必要的,而且孤独有着更为明显的消极作用。所谓离群索居、孤僻清高都是缺乏归属的表现,进而会引发抑郁、自私、冷漠等情绪。好在大部分的孤独都是暂时的,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无法也不能将自己剥离群体。故而,大部分的孤独是可以克服的——总之不要贩卖“孤独”的高级灵魂哲学了。孤独也好,合群也好,自洽是最重要的。
至于为什么会看后面关于爱情、婚姻等的章节——是因为个人或身边的人遇到过类似关系上的困惑。比如哥哥和嫂嫂又在群里吵架了~但是他们的沟通并没有就事论事,基本停留在感情宣泄和主观性举例论证,这种讨论方式的结果便是越讨论越情绪激动。用“冲突”里的过程模型解释就是,正处于中间阶段,有待协商、调解、或者妥协、分离。
当然,读书的主要原因是我个人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我本身拥有了一段非常不错的亲密关系,这段关系给我提供了极高情绪价值——陪伴、归属、尊重、积极关注、支持、监督等等。麻烦的事情就是,我发现我遇到挫折时依旧会难以避免地陷入低自尊的自我封闭状态,导致关系受到影响。换言之,抗压能力不行。
幸运的是,我也实在是个善于反思和改正自我的人——虽然这话说得有些脸皮厚了些。好吧,主要是因为写日记习惯给了我反思的机会,同时阅读给了我思考的内容,和人交流又让我得以真正的改正实践。这种生活方式无疑是进步的!科研和其他工作也当如此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