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725044/6fb9c755c6d95c68.jpg)
谈人| 文/邱 林
这几天,越剧、影视名家何赛飞怒斥戏曲界有的基层领导没有好好执行国家政策,质问用来传承戏曲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的视频被推送到网络上后,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也得到许多人的赞赏,何赛飞因此登上了热搜。
向来以温文尔雅著称的何赛飞为什么就突然在公共场合发飙了,而且指向性如此明确呢?何赛飞之怒究其原因,主要是为青年晋剧演员张军波打抱不平。张军波在舞台上表演的作品是艺术,他在舞台外为生计奔波是现实。当艺术的魅力与现实的压力碰撞到一起,很容易激发情绪。所以,何赛飞的怒斥,不仅是为基层戏曲演员抱屈,也是为整个戏曲界所面临的困境发声。
人们理解和佩服何赛飞的冲冠一怒,也同情张军波的遭遇,更痛恨戏曲界一些人的面子工程和官僚主义。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传统戏曲究竟该往哪里去?这是个很难回答、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何赛飞的疾呼,即使张军波转正、提高工资,缓解了生存压力,但千万个“张军波”仍然还是要面临这生存的问题。
当然,人们也在关注何赛飞当时的现场视频。何赛飞带着哭腔,声音嘶哑说到动情处,她也讲起自身经历。她说,“我是因为团里面排不到戏,我才去拍电影电视剧的。我为什么十几年二十几年没有离开过越剧,为越剧奔走相告,戏曲相关的我能去我都去,我不是不爱戏曲。”
何赛飞说了一句老实话。几十年来,她从戏曲行业迈入影视行业,其转型是比较成功的。有专家评价说,何赛飞在影视领域的表演,基本上走的还是当年越剧演员沉淀下来的清雅和文气路线,这个跟黄梅戏舞台走出来的吴琼颇极为相似。或者说,在越剧舞台和黄梅戏舞台出现了情形颇为相似的两对人。一对是越剧领域茅威涛和何赛飞,另一对是黄梅戏领域的韩再芬和吴琼。
这两对人出现的争议也非常相似,都是中途转移到别的行业的人回过头来批评几十年来坚持本业的人,吴琼把韩再芬努力建构起来的黄梅戏产业化说得毫无前途,而何赛飞则对茅威涛主导下做出来的成就进行了严厉批评。
试想,如果何赛飞一直在越剧团演戏,或许演上一百场或者更多的越剧,成为越剧行业的“老戏骨”,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也就是说,很多人见过何赛飞饰演的电视剧《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又有好多观众真正观看她的越剧表演呢?她现在的名气和声望主要是参与电影、电视剧演出得来的。
这或许是一种悲哀,因为何赛飞首先是一位越剧演员,但是她名满天下,却是因为参与拍摄电影、电视剧,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取得的。这不是她的尴尬,但绝对是戏曲界的尴尬,同时,体现出戏曲界真实的生存状态。
戏曲这个项目,说实话,受众不多,商业化演出也不多,消费者还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直以来,很难靠商业演出去赚钱。当生计都成了问题,自然很少有人愿意继续坚持下去。不过,戏曲界也有过得比较好的,如德云社、刘老根大舞台、河南豫剧、长安大戏院等,国内还是有一些生存能力很强的曲艺舞台,给谁做,如何做,需要戏曲界同仁的深思。
人们注意到,何赛飞的怒斥上热搜都过去好几天了,除了网上的热议还在继续外,声援何赛飞的戏曲演员寥寥无几,官方也没有一个正式回应。尽管网络上很热闹,但何赛飞之怒恐怕无法改变戏曲界的现状,因为在戏曲界沉睡着许多人,没有伤筋动骨的改革措施,他们是不愿意醒来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能说戏曲界的问题之多、之复杂,已是积重难返,谁也不会,也不愿去趟这个水。何赛飞的怒斥,引起一番轰动,顶多让她登一次热搜而已。之后,此事或很快谈出人们的视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