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项羽、刘邦争天下,刘邦在带兵打仗上是远远输于项羽,可是刘邦却能战胜项羽,一统天下,为什么?就是因为刘邦他武有韩信、黥布帮他攻城掠地,文有张良、萧何帮他出谋划策,刘邦正是因为他们才得成为皇帝。
可是建国之后呢,那些帮他攻下一座有一座的城池的人韩信,黥布却都被杀了,说的是他们造反,其实是刘邦自己将他们逼上绝路,而刘邦还在哪里叹息“安得猛士兮守地方”,可刘邦为何要将他们杀死,而张良又为何可以活下,让从韩信和张良两个人来分析。
首先,身份的不同。韩信他们是武将,而且是卓越的武将,在带兵打仗方面可以说是远超刘邦他自己,国士无双。刘邦还在位时,因为自己曾经是他们的上司,自然可以自然可以暂时的镇压,可是若是他死了呢,韩信还会尊敬他的儿子吗,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并且是刘邦为了建立一个刘氏天下,那么就一定会去想最坏的那一方面,他想自己死了,这些手握重兵又会带兵打仗的人若是造反那么自己的后人能守住吗,而韩信带兵,多多益善的故事也更加让刘邦相信自己都打不过韩信,那么自己的后代更不可能了。于是刘邦为了刘氏的天下只好杀死这些武功好强之人。在看张良他们,他们都是文官手上有没有兵权,刘邦也会想,若果他们造反,在没有好的武将的支持下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于是张良才得以保全。
其次,皇帝的掌握。韩信他从跟着刘邦开始打仗就,经常带兵在外面打仗,很少与刘邦见面,而建国之后,韩信的封地淮阴又距离关中远,刘邦更是见不到人。这时人的心里就开始发做了,韩信他手握重兵,又常年在外,刘邦见不到他,心理就会不自觉的感觉韩信不受他自己控制,自己骗自己,说韩信会造反什么的,这就回让刘邦感到恐惧,感到不安全。并且刘邦曾经攻打陈狶时,邀韩信一起去,韩信却称兵不一同去,这更让刘邦认为他有所小动作,那么刘邦自然不会留着一个祸患在自己国内,所以说不管韩信他干什么,只要他不经常出现在皇帝的视线内,就会让皇帝猜忌。但是张良不同,他从一开始就只是跟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天天跟在刘邦身边,可以说张亮的一举一动刘邦他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刘邦就会觉得张良不会造反,张良是受他控制的,所以张良才不会被杀。
最后是韩信他的骄傲自大,韩信他跟随刘邦,刚开始便是大将,后来又数有战功,攻城掠地不剩数,而韩信功齐,齐与楚合力击韩信,但是因为楚将龙且不听谋士之言,那于韩信急战,于是被韩信打败,这时韩信已经是功高盖主,这会让他骄傲,看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于是他就想自立为王,而这时刘邦正被困在荥阳,韩信的请立王的信也到了,本来很郁闷的刘邦更是大怒,大怒是小事,可这件事让刘邦看出了韩信的野心,刘邦可能会想,现在想称王,以后说不定就想称帝了。所以说从那一刻开始,刘邦就对韩信起了杀心,如果不是没有韩信,他可能在楚汉之争会失败,那么他在已经将韩信杀了。韩信他是自大,想称王,再反观张良,刘邦在建国之后,大封功臣,刘邦想要封张良为齐三万户侯,可是张良却说不要三万户,只要留侯就可以了,张良这一举动,就是再向刘邦说明自己没有大野心,只想好好为国家卖力。这与韩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也是张良能活下来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韩信他们功臣的死,有自身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刘邦的原因,狡兔死,走狗亨这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历史规律,敌人已经死了,这些武将也没有大的用处,留着反而是祸患,于是就杀了。历史上不仅仅是刘邦一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这样,他们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所操控了理智,他们想要自己的后代都是皇帝,建立一个自己家族的天下,也只好这样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