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赶上所谓“国学热”的潮流,我们不少人喜欢上了这样一套说辞——
“国学经典是民族瑰宝,有些内容我们读不懂也没有关系,在年轻的时候把他背下来,随着时间的增长,你会慢慢发现这些经典的意义。”
于是乎,很多地方都开始鼓励读诵经典,尤其是教小孩子被经典。小孩嘛,就算记忆里比大人好,但毕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限。这样鼓吹读诵经典的结果,于是“越读水平越差”。以“经典诵读”为关键词,去搜索社会新闻,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时间越往前,诵读的经典的文化价值越大。
七八年前,社会上推广诵读经典很多在读《论语》,到了四五年前,主要提倡读唐诗宋词,最近这一两年的时间,读《三字经》《弟子规》的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去看看是哪些人在推广所谓的“国学”,就明白了。假如你有一个孩子,十来岁,你觉得学习国学很重要,想让他去接受国学教育,有好的去处吗?大概只有学校周边的一些国学兴趣班可以选择了。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哪是在推广国学,他们盯着的是孩子家长口袋里的人民币!
正因为这样,什么好玩教什么咯,什么容易出成绩教什么咯。背《论语》容易,还是背《三字经》容易?你看,这样一来,问题就明显了吧。
其实,《三字经》和《弟子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国学经典。就算是在古代,这本书也主要是为了教小孩识字而已。一个古人的识字本,跟今天做成小卡片给幼儿园的孩子看图识字一类的工具差不多。就算一些所谓专家学者,能根据《三字经》的文本,讲出一堆的道理来,这些道理也不过是一些封建余毒而已。
我们不仅不应该鼓励孩子们读《三字经》,更重要的是,我们更不应该让孩子们不管内容,去死记硬背。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语文课本里教的唐诗宋词,应该不少于五十首吧!这些诗词在当年的课堂上,老师都让背过的吧!今天能记住的有多少?关键时候能引用,能想起来的又有多少?
孩子们如果理解的能力有限,那么他们就应该拥有他们美好的童年。读诵经典的意义,就是要理解!“二升菰米晨炊饭,一碗松灯夜读书。”不仅要理解,还要变成一种生活的方式,所以我们老萧书房有一句slogan——“让生活有好书相伴”,老萧愿意与诸位一道,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