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锅碗瓢盆到诗与远方
从三尺讲台到星空夜话
眼前没有苟且
远方似乎并不遥远
心有一隅
在行走……
--题记
屈指一算,我已经参加了四届教育行走的活动,是一枚名副其实的老营员,也是教育行走的忠实fans。那么执着于参加教育行走,对于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一)教育行走是一场心灵的自我疗愈
与教育行走结缘始于2017年。5月底,我在“天南地北群”相识的一位广东的林华老师将我拉入她新组建的“核心素养群”,在她的群里第一次看到有关教育行走的文章。就因为多看了那一眼,与教育行走美好相遇。虽然独自去陌生的城市,但是我丝毫没有恐惧,因为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坚信心心念念的梦想在远方,独自一人去神往已久的厦门参加这样的民间会议。
怎想在厦门英才学校相识了一批疯狂且热情的教育同仁,他们热爱工作,激情生活,有和蔼可亲的学者文质老师、明霞成长联盟、江湖一刀谢云老师,有幸听雪猫校长聊他凌晨五点读书的生活;结识吉林的素怀老师听她聊李镇西的幸福教师;听南京的柳咏梅老师讲她的阅读教学故事;听钟杰、杨红萍老师讲班主任的感人故事;听伍松讲他所认为的好老师;听杨东平院长讲小而精的一土学校;听查建渝的爱飞翔公益项目;听杭州的刘发建老师从讲鲁迅课文到10年后出书的经历;还有来自台湾的陈香吟老师的思辨课。信息量出乎意料的大,让我从北到南,见识了不同地域不同教师的真正风采。
内心的震撼也很大,为什么同是教育工作者,我的职业倦怠如此严重呢?短短的几日,我的心灵开始觉醒,认识到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它不是重复无味的,而是生动活泼的;只有教师自身能量充足,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英才学校的操场上,听着欢快动人的乐曲、看着争先恐后上台展示才艺的同仁们,我用“爱与创造”疗愈着自己那颗麻木的心,与大家同游美丽的鼓浪屿,相谈甚欢,更是重新点燃了我积极投入工作的热情。我明白了成长需要一份坦然的心态,成长需要一份自信的力量,只要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时间终会给出你想要的答卷。
行走结束后,我读完了《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奶蜜盐》等几本文质老师的书,并且参加了《奶蜜盐》读后感写作群。当然,对生活、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开始爱上行走。
(2) 教育行走是一次思想的自我变革
2018年7月21日,又到了行走的日子。可24日学校要带我们所有毕业班的老师去青岛学习,我犹豫了:到底去不去参加宁波行走?如果不去,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如果去了,怎么和大部队汇合?再三斟酌虽然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还是决定一人前往。在宁波的学习中,我的思想受到更强烈的冲击,大家踊跃投稿积极参与,而我则像一只慢吞吞爬行的乌龟,总是赶不上大家的节奏。雪猫校长鼓励我,一定要坚持阅读和写作,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这次行走结识了才华横溢的路文静老师、活力四射叶秀梅老师和幽默风趣的赵健汝老师,是她们给予我积极上进的能量,让我寻找到改变自我、突破成长的方向。
行走后的一个月,我主动申请到一所偏辟的农村学校任教,因为我想蜕变和成长。当然,学校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一个人跨年级带9个班的课还身兼班主任,每天备课、改作业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凌晨5点多起床,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应接不暇,有时难免会产生有挫败感。虽然睡眠严重不足,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真心帮助了那里的孩子,利他心让我收获幸福。一年的农村生活让我的心灵更加沉淀下来,自我变革的痛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充盈。
由于工作繁忙,文质教育研究院的小霞老师几次邀约我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都未能成行。趁着2019的五一假期,很幸运的参加了第四期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因为这样的课程特别适合家有青春期孩子的“我”。文质老师的亲子故事以及“家庭教育本质上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核心是生命教育。”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家庭生活中我不断自我改变、自我修行的鞭策语。印有“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的文化衫我也经常穿,相信只要我和爱人改变,孩子肯定也会改变。
(3) 教育行走是和谐美妙的亲子成长
2019年5月,原本有2个同事相约一起参加教育行走,可终因人数爆满,时间太短(不到九小时)遗憾错过。因为苏州之行,我带着孩子一起行走,满心欢喜孩子的收获。陈国安校长的六间书房让孩子大开眼界,祁智老师与刘倩老师的两节同题异构课,孩子听得很投入,坐在台下同样能产生共鸣,积极回答问题竟也能完全正确。要是遇上自己不太喜欢的内容,他会悄悄拿起随身带的书本津津有味地阅读,自得其乐。在校园里,我带着孩子细嗅花香和泥土的味道,静听雨声和鸟虫的歌唱,惬意自在、怡然自乐。与孩子一起行走,真正感受生命的意义,品味行走的魅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自然也会深受熏陶和感染,爱上阅读,快乐写作。
行走结束后,孩子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愉快的苏州之旅并写在日记中,不仅仅是绝佳的写作素材也成为他生命中难忘的一段经历,而我们的亲子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因为我们彼此都在成长。
4) 教育行走是直击内心的深刻剖析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教育行走尽管是在线上,可盛况更是空前,17场讲座、17位专家和名师为我们献上精美的饕餮盛宴。
每个人都可以汲取到自己需要的养料滋养我们,其中文质老师提出三个建设:身体建设,不仅要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管理自己的身材,减少疾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生活建设,经营好自己的生活、过更积极的生活,努力摒弃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思想建设,减少焦虑和抑郁,提升生命的定力,规划自己的人生。用足够的智慧,带领孩子走向更光明的地方。
王博士的一句名言:所有学习的基础是思维的训练、方法的锻炼和习惯的养成。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这三点可以做到吗?并列、因果、层进、辩证和混合思维等5大思维真的每节课有训练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疫情回归课堂的学生总是一脸默然,我该如何引领孩子们?
北师大的程光泉教授谈到《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时说,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力、强烈的现实关怀、深刻的问题意识和雄辩的论证能力。”教师要将知识变为学生的智慧,要有人文温度,要将知识流动起来。一个教师的泛读决定眼界,精读决定深度。引经据典说明教师读书写作的重要性,如果不读不写,永远停留在经验层面,是十分低级的层次;通过阅读和梳理写作,经验层面可能转变为科学层面。这些观点与文质老师、刀哥创办教育行走的初衷不谋而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本次行走自我感觉听得还算认真,可朋友圈晒的各种笔记让我自叹不如,总是痛下决心坚持阅读和写作,总是迟迟不见自己的行动。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原本慢半拍的我更需要铆足了劲,开启阅读写作之路,做一个真正的生命觉者,日日精进与修行,敬天爱人,慎言笃行,未来定不负行走的期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