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翻阅《少有人走的路》,被书中一段文字共鸣到。
“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两回事,我们却常常混为一谈。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在于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够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惟一的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从这段话中,我领悟了三点。
第一,我们爱别人,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么做。爱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常常思考自己的需要,会减少很多的抱怨。
有的人觉得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应该对自己好,所以当没有收到想要的反馈时,心理就会失衡,开始对别人产生抱怨。其实,我们对别人好,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这种需要,我们有想要成为更好的人的需要,我们有维护个人形象的需要。我们尊重别人,不是因为别人值得被尊重,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这么做,我们有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需要。
第二,我们要思考并看到自己的需要,看到需要就是看见自己。当我们的需要没有被看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无意识地要求别人看见,进而产生矛盾。
作为父母,我们为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因为我们有成为更好的父母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孩子的反馈不能如我们所愿时,我们可能会灰心,进而说出像书中提到的“你应该感谢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这样的话。其实,没有别人应该做的事,只有自己需不需要做的事,看见自己的需要最重要。
第三,爱是不断追求心智的成熟。爱是自我成长,是自我完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做让自己心智成熟的事,在看见自己的基础上,成全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