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宜过于安稳。没有挑战的生活不会成功。
可能出于个人原因,安稳的生活过得稍微久些,便给我一种无法无视的牵制。他人眼中的常态,即长久的安稳反而让我的心不安稳。需要揪出和察觉,所以保持警觉。喜欢的一位作家说过:“只有产生怀疑,才有更多救赎的可能性。糟糕的是一些人连怀疑都没有。”
人们生活模式就是这样。把工作当做战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麻醉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尝试越过特殊的淘汰机制称赞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把家庭当做随心所欲的发泄地表露疲态,用日常娱乐和消费欲望来打发仅有的空闲,这是常态,是常人司空见惯的生活模式。
他们说这就是生活,没人觉得有问题。他们对着毫无起色但能吃饱穿暖的生活无动于衷。他们面对华丽的背后隐喻的空虚也无动于衷。他们投机取巧地活着,叼着大烟一边搓着麻将一边嘲笑着四处跋涉的苦行僧是群白痴,不懂生活的真谛。
我总有疑惑,该如何与这些人打交道。好在这些年来接地气和苦思冥想同时兼顾,训练久了也不知不觉矛盾融为一体。有的东西,现在无法理解,但某一天或许能知道这是对的,有的事情,现在无从下手,也许哪一天能把这枚慧根解开,或许十年后,或许三十年后,或许临终前,谁也不知道。奇葩说里又飘来一句话,有的人,你不一定要和他们做朋友,只是打打交道就好了呀。
恩。茅塞顿开。不必和所有人做朋友,和人打打交道就可以了呀。这也没什么好为难了吧?
生活不应该是平稳的。那些书写着岁月静好的恬淡的家伙最后都是不知所终,而像挖牙齿缝般抠出乱世浮云的人却是一身诙谐和轻松。 我也不是个谨慎之人,只是不敢盲目知足。小时候的我,只是个傻里傻气鼻涕刮脸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谁知道会被锤炼呢?我想我所受到的锤炼是来自上天派来的驯养师让人幻灭的驯养。托它的福,如今的我确实不敢造次,总这般想着,要把苦吃到恰到好处,才能为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林夕有句歌词好:深谷都攀爬过后,从泥泞里寻到这不甘心相信的金句。有段时日我会在夜里翻来覆去地哼唱。好吧,那怎么实现呢?
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步骤,这样的话无论发生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及时处理,并得到更多智慧的启发。命运安排一段段兵荒马乱的生活让我没有太多机会阅读与学习,并且把之前栽下的苦种延伸到我攀爬的山上,因此我的步骤,也是初步走起没多久。但我相信这个方法有效且耐用。
虽然现今充满希望,想着能在更美的地方看到明天的太阳,却无法完全相信魔鬼已经走了。
我不想过着没有明天的日子。我不如淡泊的老僧人有宗教信仰的加持,可以如流浪之人到处行走,不需要东西也不需要期待。我想到幼时在小房间里嗅到的80年代明信片的味道,看到一对脖颈依偎在一起圈成爱心形状的天鹅的瓷器。想到自己把一个透明塑料袋放上天空;风来了蓝色沙绒的窗帘鼓起啤酒肚舞动,暴风雨里拉不住的窗玻璃被震碎。当时没有力量,然而新生的活力身体还能感觉得到那场景有点隐隐透露的希望。是啊。懵懵懂懂的小小身体,并没有想着原来自己也可以有选择明天来与不来的权利。不知觉地想,倘若那时萌发的小种子还被光环笼罩着,是否得以一展胸中抱负,不负自我的梦想与向往。
而十多年过去了,到底发生过什么呢?我并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但的确发生了什么。导演安排给我安稳的戏份不多。一盘棋甩下去风起云涌,棋局已经乱了,不能肆意地乱走。也许按兵不动才是最好的答案。
近来“回忆仿佛就在昨天”这一感受越来越浓,这份感觉,但愿再过十年也不变。日子一天天过下来,安安稳稳的,就像写文章直到今天也没有被打乱。就这样每天上完班回来写文章,写着写着又过了一个多礼拜。明天就是周五了,好像是可以准备周末休息,但其实不能休息。很久没有事情可以难倒我了,应该拿事情来为难自己才是。
刚看完太阳的后裔,脑子里没什么印象。思绪也打断了。
明天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人知道。谁也不知道。就是谁也不知道,所以不露痕迹的观想不必也不该完全摒弃。如果不努力,恐惧又会再度升起,这是我们不稳定的人生承担者之义务,像特种兵注定要为为国捐躯那样,我们也被放逐到生存的边际,必须谨小慎微地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防止踩到地雷时无法身形敏捷地躲避。
如果躲过了,应该是美好的经验吧?
所以,不是太幸运的孩子啊,坚持下去。
2016.3.24新乘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