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40天早安问候。
为什么孩子会对网络沉迷上瘾?
对一个东西或者某一件事情沉迷上瘾的本质是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对上瘾好像都有一个很“致命”的印象,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对某个东西或事情上了瘾,(自然是对其负性结果或影响而言)那就完蛋了,就不可自拔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了,比如毒品(这个当然是,先不讨论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脑科学实验,发现一些成瘾的人的大脑结构发生了某些改变。于是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就有了一个新的猜测——对某个东西或事情沉迷上瘾会不会是一种大脑的疾病?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对什么东西沉迷上瘾,不是说他行为不好,或者人品道德有问题,而是他得了某种疾病。
这种说法,对康复其实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研究发现,这种说法仍然是误会了沉迷上瘾的本质,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实际上我们对于沉迷上瘾的恐惧,可以从很早期的一个心理学实验——小白鼠海洛因实验中看到。
显然水里面的海洛因给小白鼠的脑袋带来了一种快感,然后小白鼠不断地去喝它,最后就死掉了。
这也是我们对社会上那些沉迷成瘾的人印象的一个来源,就是这个人一旦碰了让他沉迷成瘾的东西,就会不可控制的强迫性重复,直到没有了挽回的余地。
由此当我们遇到任何的有可能导致孩子沉迷上瘾的东西,比如手机、网络、电子游戏等,就会感到非常恐慌,如临大敌,可能也是会觉得一旦进入到那个“坑”里面,就不可救药了。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小白鼠的海洛因实验实际上还有一个新的版本。
就是后来的研究人员发现,原来的那个实验设置有问题,你把小白鼠单独地关禁闭,那它没有别的任何的事情可以做,而且除了喝白开水,就只能喝加了海洛因的水。
大家知道,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这种单独禁闭,对哺乳动物是很有伤害的,它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能够给自己带来快感的东西或事情沉迷上瘾。
所以后来科学家们就又做了一个新的实验——
他们不再把小白鼠单独关禁闭了,而是搭建了一个老鼠乐园。在乐园里面有很多老鼠,安排的有吃有喝,还有很多迷宫和滑梯,可以给它们玩,而且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地交往,甚至可以“谈恋爱”,亲热的在一起。
然后研究人员就发现,这些情感需求,生理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小白鼠,你再给它们提供正常的普通水和加了海洛因的水,让它们去选择,所有的老鼠都会喝普通的水,而对于加了海洛因的水,它们也只是尝试了一下,就不感兴趣了。
这也是心理学界研究沉迷成瘾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这个实验有可能告诉了我们——
当哺乳动物基本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的时候,它们其实自动地不会去选择对(某些)东西沉迷成瘾。
也就是说,沉迷上瘾不是所谓的大脑的某种疾病,而是现实情境中的一个选择。
而且对某一个东西沉迷成瘾的时候,我们的确会看到这个人的大脑结构有所改变,但是很多其它不是疾病的行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也从反面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对任何东西的沉迷上瘾都是我们行为上的一个选择,而不一定是一种疾病。
特别是对于手机上瘾、游戏上瘾这种行为上沉迷上瘾的举动,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进去就出不来了的“坑”,自然地就会感到非常担忧和焦虑。
这样反而阻碍了我们帮助我们的孩子从这里面“走”出来。
而如果我们知道对孩子有足够好的情感支持或社会支持,或者足够好的心理治疗或帮助,也是可以“走”出来的。那我们在面对孩子沉迷上瘾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从容淡定许多。
现代社会上沉迷上瘾的泛滥,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文化中一种“情感忽略”的影响。
“情感忽略”,就是指我们对情绪往往是不接纳的,甚至是不认识的。我们不知道接纳自己的情绪,更不懂得去接纳别人的情绪,且对情绪通常都是某种忽略或打压的方式。
这样的“情感忽略”,就像那只单独被关禁闭的小白鼠一样,生活在一个孤独的“笼子”里面。
临床上很多的青少年会说——
即使我感觉到周围确实有很多人,有家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等,可是我总是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
这种在情感世界里面,感觉自己像单独被关禁闭的小白鼠那样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也会像那只小白鼠一样,对触所能及的任何能够给我们带来快感的东西沉迷上瘾。
由此,这里有对沉迷上瘾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解——
沉迷上瘾的反面,不是理智清醒,而是和人有连接。
所以,可能一直以来我们都误会了,不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是清醒的,那他就不会不断地玩游戏、玩手机,他就不会对任何东西沉迷上瘾。
而很多事实恰恰已经证明,如果我们和人有连接,有真正情感上的连接,甚至是灵魂上的连接的时候,许多原来沉迷上瘾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吸引力。
精神分析理论对于沉迷上瘾的解释,也支持了这一点,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依恋关系。
而一个稳定、安全的客体关系,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我总是可以去到“它”那里,我总是可以依赖到“它”那里。
所以很多沉迷上瘾的人,往往是把他对沉迷上瘾的东西作为了一个替代,代替自己本身在生命中没有的这样的一个依恋对象。
由此我们对孩子的手机、游戏,或者电脑、网络的沉迷上瘾不必太过地恐慌,而是应该把它当成一个信号,来帮助我们认识到可能我们的家庭、教育需要进一步地改善;可能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需要进一步地加强;可能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真正的价值感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由于恐慌或焦虑导致进一步的控制。
智能电子产品是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单纯禁止是不行的,而是需要引导孩子合理、有效的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