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一个老师,爱一门学问

因一个老师,爱一门学问

作者: 实验小学吴雪凤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8:07 被阅读8次

    从《奇葩说》这个节目中知道了薛兆丰教授,特别喜欢他关于经济学的言论。 他用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现今社会的众多问题。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

    今天偶然的想要听懒人听书,打开app,却不知道想要听什么,脑子里突然就想起了薛兆丰这个名字。于是搜索薛兆丰,听到了他的课《北大金融学课》学习笔记——《铅笔的故事》《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两节课。

    《铅笔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自然并不神奇,它五百年前是这样,五千年也是这样,五万年前大概也区别不大,人类社会中才是有许多的神奇。每一个细小的生活的便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制造铅笔的所有知识,这些知识从来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大脑里面,没有单个人知道怎么样做铅笔的,但是这支铅笔却做出来了。这是他神奇的第一个地方。第二,每一个参与生产铅笔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一支铅笔的产生,每个人只是做他手头上的事情,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铅笔是什么,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铅笔,但铅笔却自动自觉的生产出来了。第三,生产铅笔的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他们互相不认识,说不同的语言,信不同的宗教,互相不理解,有时候互相看不起,有时候互相敌视,甚至可以互相打过仗,但这没关系,他们能够共同合作,把一支铅笔造出来。第四更神奇的是,虽然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积聚的一代人的知识,但是我们要买一只铅笔,要购买一支铅笔消费一支铅笔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微乎其微的。老虎比人厉害的多,但人却比老虎富有的多,这是分工的结果,合作市场的结果。课后思考是: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已经到达了这么精细和复杂的程度,而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穷人呢?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从慈善和商业的效率高下的对比来分析,认为慈善效率低区别不在于爱心的强弱,而在于行善和商业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对比,市场里面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缺乏适当的反馈机制。标,在行善里面,我们缺乏明确的关于效率的标准;行善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委托代理的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他花的钱不是他自己的钱,只要不是自己的钱,他的认真程度就要打折扣。扶贫的第三个问题是所托非人的问题,有时候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政府造成的,国际扶贫机构把钱交给这些造成了当地贫困的政府,那么这时候如果我们要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就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第四就是持续的扶贫,也会造成贫困地区的人民的依赖,使得他们不愿意再去尝试,不愿意再去努力,相反,他们努力的是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他们怎么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最后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笔钱资助给一个学生,在你面前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又穷又笨,一个是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

    薛兆丰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特别有趣,让我一个经济学白痴也听的津津有味。因为这个人,喜欢上了听经济金融课。原来对这个人一无所知,现在却因为这个人喜欢听一门课,世界就是这么神奇。再往后推,这个人在《奇葩说》这个节目中推出了自己,让我知道了他,知道了他的经济学。如果他没有把自己推出来,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这个人的。因为我从来不关心这一块儿的东西。这么推下去就越发神奇了。从这件事事中中更明白了一个道理: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优秀的人也要善于推销自己,不能深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理论。如果这块金子是在很深很深的土里埋着呢?是在一块污泥堆里呢?如果你还没有被发现就已经老的没有价值了呢?人类社会就是这么神奇。

    记住,自己要优秀,但也要用好的办法推销自己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一个老师,爱一门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rn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