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荐原创
【随笔】当官慎防被“忽悠”

【随笔】当官慎防被“忽悠”

作者: 红尘怡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06:06 被阅读0次

    昨天闲来没事,重新看赵本山小品《卖拐》、《卖车》,在为“忽悠”者巧设圈套和被“忽悠”者虽有警觉却终落圈套的表演而捧腹的同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作为领导干部来讲,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同时,是否也要过得了“忽悠”关,抗得住“忽悠”?

    一般来讲,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人权、财权、物权,除自身容易位高权大脾气长、自己把自己“忽悠”得飘飘然外,最要命的是被别人“忽悠”。因为你手中有权,找你办事的人就多,求你办事,当然要讲好听的话、奉承的话、感谢的话。这些话初听起来或许有所警惕,但听常了、听多了,就会从不习惯中习惯,在顺耳中接受。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单位,绝大多数是一心一意干事业的人,但其中也不乏“忽悠”高手。他们干工作粗枝大叶,对“抬轿子”、“吹喇叭”,投领导之所好却颇有研究。对这类人,领导干部从本身来讲不会喜欢和接纳。但他们往往以赵本山饰的“大忽悠”那种很诚恳的态度出现,兜包袱卖关子。如果领导干部不善识别,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适应,在适应中被抬的舒舒服服,被吹得晕晕乎乎。

    “忽悠”者费那么大劲,必定有利可图。《卖拐》、《卖车》所演的是两个人“忽悠”一个人,图的是别人的钱,而且在被“忽悠”者有所警惕的情况下,尚能“忽悠”成功,因此对“忽悠”的能量实在是不可小视。作为领导干部来讲,随着权力的增大,“忽悠”者一般都是围绕权、利、名而展开;“忽悠”的人可能很多。“忽悠”的事也可能很多,而且“忽悠”者的招数不一定比“大忽悠”低,甚至会有过之而无不及。领导干部如果放松了对这种“精神贿赂”的防范,很容易被“忽悠”得用错人、办错事、走错道,危害事业,祸及自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实,“忽悠”之事在动物界早有先例。一则童话讲,一只因饥俄而四处寻食的狐狸,发现树上口叼肥肉的乌鸦,便极力奉承其嗓音如何美妙,若参加鸟类唱歌比赛,定能拿个冠军云云。乌鸦被“忽悠”得心里痒痒的,张嘴试了一下嗓子,口中之肉却成了狐狸的饱腹之食。狐狸的小把戏能够得逞,就是“忽悠”之法的成功范例,很值得深思。

    有人曾问做过泥瓦匠的前联邦德国总理舒尔茨:“做国家总理与做泥瓦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他回答说:“两者都必须是站在高处头不晕。”头晕容易混淆视听,难以辨别正误。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不管职有多高权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经常想一想:权力是谁给的,是干什么用的,是否把权力转化成了责任,做到了责权相符,用权为公?是否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而只争朝夕、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而废寝忘食、为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而千方百计?经常想一想:是否按照“四自”要求,经受住了用权的考验、美色的诱惑、人情的干扰?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贪口福之欲、不争不义之财、不办违规之事,能够洁身自好,一尘不染?经常想一想:是否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容得下敢于直谏之人,听得进逆耳之言?是否对那些逢迎之人、赞扬之声、恭维之举有所提防,不为所惑?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在各种干扰面前,任“忽悠”者机关算尽,都能始终不为所惑,坚持原则,格守党性,秉公用权,做一名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领导干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当官慎防被“忽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sk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