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思】第109篇课堂教学中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每日一思】第109篇课堂教学中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作者: 亦然_杨立群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20:40 被阅读0次

          这几周一直在听课,特别是这一轮参加县里学科德育课例评选的选拨,大家这次都非常的积极,报名异常踊跃,这是一件好事,说明老师们开始注意到了自己的成长,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是一个好的开始。为了充分让大家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划分了小组,进行了评选。在这几周听了二十多节达标课、优秀课例评选课、还有要参加推报县市示范课课例的磨课。一路听下来,课堂设计差异很大,课堂的效率差距也很大。

          孔子有一句话说:随心所欲不逾矩。主要是说的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在人际交往中,不论对方是什么个性的,也不论对方是什么地位的。都能很融洽的相处。心中有一个恒定的尺度不变,但在交往相处中不拘泥于形式,没有一个固定套路,没有一个死板形式。此即“外圆内方”、“和而不同”。我们用在课堂教学的规范与改革上同样是适用的。课堂教学首先要不逾矩。课堂教学要有一个基本的范式和流程。也就说,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体验、领悟和实践。课堂教学不能背离这个大的原则。今天听到一节课,老师一节课用了多种的教学辅助手段,甚至还借助了网络教学,形式有了,但是效果与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想去甚远。整节课学生多是在用眼睛看、耳朵听,甚至是后面的检测都是老师借助网络工具出示答案,学生着急忙慌地抄写。我们不反对课堂手段的多样性,但是基本原则不能背离,就是要符合我们学生自己的实际,为学生学习服务。我们不能从教教材转到教课件、教网络课程设计上去。所有的成例都是基于别人的学生所研发的,来到我们课堂上能不能适应。课堂的第二个规矩是要心里有学生、眼里有学生。我们的教学设计、课堂流程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应用和实践。我们在课堂上能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不是我们讲的有多精彩,是我们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是不是具有引领性。要学会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设置好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提出问题是否有思维的深度,思考的价值,这是我们进行问题预设时要着重考虑的。课堂不逾矩的第三个方面是课堂落实和效率。我们衡量一节课是否高效,不是单纯看学生讨论了几次,上台前展示了几回,多少学生参与了回答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收获,这种收获既有知识上掌握与巩固,也有通过学习形成的解决问的能力与方法,更有情感的升华。我们不能看表面的轰轰烈烈的假活泼,假生动。我们需要的是学生的真思考、真合作、真收获。我在听课中也看到,有的课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有小组竞赛,男女同学分组竞赛等形式,学生为了争取组内分数,有些问题来不及思考就抢答,老师很多问题也是一些没用思维深度的简单知识点。这就是一种表面的假繁荣、假活跃。真正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并不多,这样节课坚持不了多久,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又回到一种没有思考、没有探究的老路上去。

          课堂教学要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勇于改变,勇于打破自己的思维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随心所欲”,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一种形式。我们每个人都在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墨守自己的一些做法,不想、不敢做出改变,不能去突破自己。跟很多老师交流起来他们有时也很苦恼,却找不到突破口。这几天在评课时,我和大家交流这个话题,感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对自己的学科特点了解不深不透,对我们的课程性质定位不了解。这样说可能很多老师不高兴,觉得自己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不知道学科特点,学科性质?事实上在课堂反映出来的恰恰就是背离了学科要求。比如一节数学课上,本来概念的形成过程体现一种数学建模思想,也是训练这种数学思想的最好时机,结果被老师弄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是糊里糊涂。英语课上听不到读书声、对话声。如何落实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课程目标?另一个就是心中没有学生。教师的课堂设计围绕的是教师如何来讲,甚至是不给学生任何机会的滔滔不绝。这两点就使我们的课在低效中徘徊,学生始终无法在学习中形成能力,体验到快乐。今天上午听了一节历史课,也是为了推报进行的磨课。在评课中我提出了我的建议。实话说,这节课老师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很多,作为青年教师已经是难得了。但是这种一直在老师牵引下讲讲的课,太乏味,虽然老师找了大量的史实、诗歌、图片。我觉得学生仍然置身于学习之外,没有真正进入。我提出建议,推翻原来的课堂设计思路。结合《盛唐气象》四个表现,设计四个模块的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认领相应的学习模块,通过自学课本、上网查阅资料、整理历史史料、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每个小组可以多样的展示学习所得,每个小组安装一台笔记本电脑,供他们随时查阅资料,形成自己展示的材料。这样就完全从老师主宰课堂转到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整理资料,讨论完善问题结论。这个环节之后,各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可以适时点拨提升一下。这样学习就有了学生的深度参与,他们所得所获是真实的、是通过自己这样一个搜集、整理、讨论、展示、补充的过程完成的。

          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说到底,就是要找到每一个同学不同的学习起点,从这个真实的情景开始,让学习成为每一位同学自己的探索。而不是老师或者某一位学生,在一个起点上搅合全班50多个脑袋。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激励和唤醒。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找到学习兴趣、动力和方法,唤醒他们终身学习的自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思】第109篇课堂教学中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te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