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明明什么都懂,但为什么就是不回答我?

他明明什么都懂,但为什么就是不回答我?

作者: 阿特otter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0:34 被阅读0次

     “他明明什么都懂,但为什么就是不回答我?”妈妈忧心忡忡地问着我,那个眼神充满了茫然和无助。

    您是否曾经也和这个妈妈一样,

    有过这样的困惑?

    他是豪豪,四岁大的自闭症男孩,对陌生的人事物容易引发明显焦虑和排斥感,不喜欢别人靠近,也不喜欢被要求开口说话,一遇到挫折就会大哭大闹,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或新的人,整体情绪极为紧绷。

    刚来教室时,总会哭闹好一会儿,然后自己躲在角落,逃避着一切接触和引导。

    那天,我听到熟悉的哭声,知道他来了,妈妈带着他进到我的教室里,他还是焦虑地哭闹不休。

    当我进教室时,我看到豪豪冷静些了,只是偶而仍会发出一些啜泣声,隻身趴在窗台旁。我走向他,先坐在两米外,他看向我,又忍不住地哭了起来。

    他趴在窗台那,眼直直地看着窗外,想要避开一切会引发焦虑的人事物,情绪又慢慢缓下来了,我就这样一次次随着他的情绪平复,而慢慢坐近他身旁,直到跟他一起趴在窗台,他也没任何不好的情绪反应为止。

    我趴在他身旁,侧眼观察着他的眼神和表情,我看见还有些紧张的他,一手撑着窗台,一手搓擦着鼻涕,双眼只是发愣地望向外面,看得出来他只是想要避开会让自己焦虑的刺激而已。

    那时间的街道开始涌现下班的车潮,人车都多了起来。明明已经开始上课了,我却只是趴在孩子的身旁,调整到孩子的高度一同从高处眺望外面,我选择安静地陪着孩子欣赏这车水马龙的景象。

    我甚至可以看出豪豪不排斥我的靠近后,他看向外面的眼神从原本的空洞,逐渐活跃了起来,这时我才开始说话。

     “嗯~好想看看外面喔~”

     “今天外面好多车子哦!”

    “哦~我看到一台好大台的公交车!”

     “哦!下面有两个人撑伞在走路!”…

    随着我说的内容,豪豪渐渐被我的说词所吸引,虽然他没有回应我的话,但他会随着我在说的人事物,瞄向对应的方向。

    看着他越来越投入的状况,我知道这孩子放松下来了。这气氛很好,我继续说着外面街道的变化。

    难道不上课吗?要呢!而且其实我已经在上课了,只是就好比当你看电影看得正入迷时,你也不会希望其他的事情来打扰吧!

    正投入在自己世界的孩子也是如此,当他投入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我们可以试着理解他的感受,观察孩子正在关注的事情,就会用更自然的姿态进入孩子的世界里的。

     “哦!怎么有一台消防车?”

     “我还看到一台洒水车!”

    “耶!还有一台绿色小汽车!”

     “那是出租车啦!” 豪豪忽然有点不耐烦的口气回了这句,虽然他没有看我,但是我知道我们终于走到同一个频道上了,也意味着他可以接受我进入他的世界,跟他站在一起,一起欣赏风景了。

    “走入孩子的世界,最好的方式是孩子愿意开门让你进去。 ”

    后来,我们开始游戏了,从窗台开始延伸出好多种游戏。从窗台旁跳入球池,为了到另一个窗台而爬过彩虹桥。

    他慢慢地就离开窗台,愿意和我一起玩更多玩具了,虽然遇到挫折的时候,还是会想要爬回窗台那看看外面。

    有些家长或老师若看到孩子反复跑离活动主题,都会比较紧张地想要直接干预孩子,直接拉着孩子回到大人要他做的事情之中,但往往这样效果都不太好,反而容易引发孩子更退缩的表现。

    所以每当孩子脱离游戏时,我会倾向先观察孩子当下的关注点,先做个旁白的角色,说出孩子当下的状态和关注的事情又是如何变化的,给予一个缓冲的时间和明确的引导,吸引孩子再次将关注点放回我的身上。

     “好想看外面哦!”

    “再看一下吧!哦又有什么呢?”

    “哦!我看到有人骑自行车!”…

     “我们数到5就要跳进球池啰!”

     “1.2.3.4.5,咻”,于是我抱着他转了两圈,就蹦进球池,激起一阵球浪,孩子开心地笑了,也就破除待在窗台的那个状态了!

    几次过后,窗台就只是游戏的一部份,我将能让他感到安心的状态设为游戏过程中某个必经的关卡。

    每次到了窗台上,他都会张开双臂,期待我数到5,他一股劲地跳到我身上,我一手抱起他,转个两圈就蹦进球池,重点就不再是看向窗外。

    有些家长或老师可能会担心:那这样会不会强化了孩子遇到挫折的事情就往窗台靠去的行为?

    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通常一个行为的后果若能带来好处,的确会强化了那个行为的发生率。就好像如果孩子发现只要哭闹就可以讨到糖吃,那么之后每次想要吃糖就会倾向用哭闹的方式威胁大人就范。

    而豪豪因为焦虑而跑到窗台上,的确也是做出了不适切的逃避行为,但他在过程中也很努力学习着调适自己情绪的状态。

    我给了明确的时间提醒和引导,给豪豪可预期的抽离结果,数到5就抽离窗台,并逐步吸引孩子做某种配合的行为,如听我数到5才能跳在我身上,我才会带他绕圈和蹦进球池。

    在孩子状况允许之下,可多创造一些情况,让孩子体验到“与他人配合,就能带来更好玩的结果”,这将会让孩子觉得『人』很好玩,进而促使孩子更愿意尝试参与对方游戏。

     “要怎么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好玩呢?”

    这问题既简单又困难,许多家长已经习惯大人的身分,拘束于文化和社会的期待,很难放下身段地与孩子一起玩。

    其实家长只需要试着将自己缩进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视角和思维,除了可以模仿孩子外,还可以多用夸张的表情或语调,不用一直很聪明,可以呆懵一点,会昏倒、会跌倒、会乱唱歌,这样孩子反而会觉得跟大人玩,也是件很有趣的事,孩子便会更愿意尝试跟别人一起玩。

    豪豪后来对环境和我的熟悉度都渐渐提高,焦虑度明显降低,靠窗逃避的频率也就跟着变少了,甚至开始喜欢来上课了。妈妈看见豪豪的进步特别高兴,妈妈说现在豪豪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进步很多了,逃避的表现也少很多了。

     “他明明知道很多事情,但我们问他问题,他都不会回答我们,这该怎么办呢?”妈妈还是藏不住内心的焦虑,开口问了。

    互动时,请放下『教会孩子什么』的期盼。请放慢速度,看看孩子能带给你什么吧!也许是惊喜、也许是看待世界的新角度。

    “要不要这个?”

     “你喜欢哪个?”

     “这什么颜色?”

     “这个哥哥是谁?”

    其实大人跟孩子互动时往往都会带有很强烈的目的性:想要教会孩子什么,因此不经意地就容易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问着孩子问题,期待着某个标准答案。

    这样的单向互动,大家都等着孩子回答问题的氛围,会形成强烈的压力,孩子自然会避而不答,问出口的话自然就容易像是掉入深渊里,连个掉落的回音都没。

    建议与孩子互动时,可先观察孩子当下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可以用慢慢接近和旁白孩子感受的方式温和地进入孩子的世界。

    此外,在生活当中可多与孩子在同个状态里沟通,如孩子投入地玩积木时,可以试着也拿着积木在旁玩着,模仿孩子的玩法,让孩子慢慢接受您的加入,并试着自言自语说着您看到的变化或您手上积木的状态。

    如“呜,我的火车断掉了!”

    “哇!我这里有一个绿色机器人!”

    由于自闭症孩童对物的关注明显大过于对人的关注,建议可先从物的讨论开始。如吃饭时说说桌上的饭菜,看动画片时说说主角们的状态,等地铁时说说您看到的变化…。

    说着说着,孩子会慢慢观察到您的状态,两人就容易走到同个频道里,您可试着说些错误的讯息,孩子可能也会尝试响应或修正您的说法。能够一起讨论物品后,再促进对人的关注, 引发更多相处乐趣,孩子会更愿意一起玩。

    当孩子比较愿意一起玩的时候,大人可以慢慢改变游戏规则,或是慢慢加入新的玩法,如在游戏中加入一些障碍物或意外事件,像是东西忽然不见了,引导孩子也跟着一起去找,过程中可加强表情和语气,找到东西后也可以露出特别高兴的表情。

    建立好彼此的信任感,逐步带着孩子探索更多不同的玩具,再逐步增加游戏规则的变化,提升孩子向外表达需求的能力。

    说话前,先加强表达需求的意愿吧! 透过配合等待和肢体碰触,提升表达意愿的稳定度。

    当我开始带着豪豪玩更多游戏,且发现他能配合规则进行游戏时,那时我就开始创造他需要表达自我需求的机会。

    豪豪很喜欢坐在斜坡上向下滑的感觉,每次滑下来我都会配音“咻~”,这声音强化了他再次爬上斜坡至高点等滑下的意愿。

    起初,豪豪只需爬回斜坡平台,我就会带着他从斜坡上滑下来“咻~”,他玩得不亦乐乎。几趟后,趁着他的兴致仍高,我开始说了要坐好等着数到5才能“咻”,他为了好玩的咻,表现得非常配合,乖乖地坐好等了。

    当等待的表现进步后,豪豪等着数完数字后,还需要与我双手击掌才能“咻”。

    几趟后,豪豪还是特爱这个游戏,我趁豪豪正要拍到我的手时,快速地移动了手的位置,豪豪兴奋的眼神马上望向了我,他笑了出来,微微抬高了他的小手,终于拍到我的手了,“咻~”。

    一次又一次快速移动我的手,豪豪都很认真地调整姿势跟我击掌,于是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咻”。 有几次我的手真是抬太高了,豪豪为了拍到我高举过头的手,一手环绕住我的肩颈,一脚踩在我的腿上,拍到手的那刻,他那得意又机灵的眼神传达着难得一见的成就感。

    有了稳定的表达意愿后, 可多用封闭式问句引导简短回应, 再增加开放式问句,鼓励表达想法。 当豪豪可稳定用肢体表达意愿后,我慢慢增加提问频率“要不要出发了?”

    多试着几趟,起初尝试时未必能很顺利说出,如果没有说出,我便会推迟滑下的时间;但若他能回应“要!”,我就会立刻带他滑下,加强他有效响应问题的意愿。

    当豪豪可以回答短问句后,便可试着装傻,他都已经坐好了,我却不提问句,而是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他很想要滑下去,便会出现各种尝试,如拍手、拉我的手,或说着要。

    遇到他这些反应,我便会持续装傻,并问着:“要什么?” 随着豪豪手指斜坡等动作,我会去协助旁白“哦~要滑下来”,几趟后,便会鼓励豪豪自己说出整个句子,一说出便会立刻带他滑下。

    豪豪语言和认知发展是好的,只是没办法对应问题适切响应,建议在引导过程中循序渐进,先营造一个温和的沟通的情境,降低孩子对响应外界的焦虑度,提升孩子表达需求的意愿。

    待表达意愿较为稳定后,便可以开始要求响应问句,从简短响应单字到单词,慢慢增加为一整段小短句。

    引导过程中,不那么顺利,请不要气馁,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学习怎么有效地表达需求和有效响应,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我是阿特老师,

    一位来自台湾的儿童职能治疗师,

    在此跟您分享儿童康复新观点。

    希望今天的故事,也能为读者的心中带来一些温暖,并在未来里能够也试着更温柔和更善良的态度对这些需要陪伴的小小心灵。如果喜欢我写的文章,欢迎点个关注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明明什么都懂,但为什么就是不回答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t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