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组“田野培训”教研感悟
我们说晨诵是照进孩子心理的第一束阳光,要让孩子感受到轻松自由,在愉悦的体验中收获诗性诗心,低段的孩子不适合过于抒情,不用过多纠结于朗诵指导,而初次带一年级的我们面对童谣儿歌时教学是有些盲目甚至是无从下手的, 听完马铃老师的晨诵,我开始回忆我的童年歌谣……小学我最喜欢玩儿跳皮筋,“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编,编,编花篮,花篮里边坐小孩”,“你拍一我拍一”……这就是我童年歌谣,没有刻意的学习,却自然而然地朗朗上口了。
儿歌童谣之所以这么普遍,就在于它有适合儿童的韵律和形象性。
听马玲老师的讲解我们清楚的了解到,童谣童诗都有他本身的用途和任务,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先要明确目标:是以音律节奏为主,还是以诗文内涵为主。如《一只蛤蟆一张嘴》中,应明确目标在浪漫识字的同时还应伴随着孩子的数数的学习,设计时可加大难度逐次提问学生三只,四只等等如有困难可根据PPT出示图片一起来数一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训练,还可通过课程了解孩子的思维能力。而《拉大锯》就明显不同他强调孩子的节奏感,以游戏的方式带着孩子在律动中浪漫识字。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晨诵课怎么上就清晰很多了:一韵律,二内涵。接下来的晨诵课,就要根据儿歌、童谣的内容来备课。
马玲老师的《小松鼠》,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安静的跟随马老师做动作读诗歌谈对小松鼠的感受,由童谣联系到生活,让我体会到孩子不需要过多的引导启发或去讲解些什么,是需要感染,不断的渲染。同时我惊讶于孩子的课堂纪律正如马老师所说的“无事生非”只有加强设计感让孩子有事可做课堂纪律就回有很大的进步,所以我们的课还需要层次感,更加丰富。
反思这两周的晨诵,备课不够充分,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下备课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课件,生硬执行,没有过多的内涵介入。备课,提前!这是很重要的,提前吃透,提前备好一周的课程,这样有问题不仅可以及时调整顺序,还能够更深入了解课程。
关于读写绘,我认为老师应该学会做一名演员,自己先理清人物角色,吃透整个剧本,并且要形象、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来,(之前我总怕自己讲故事的时候,太过夸张,所以放不开。听完马老师和肖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读写绘需要我形象的展示出来,这不是夸张,而是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了)深深地班级里的小观众们,使他们自居到角色当中,师生扮演角色,学生进入自居状态,才能保证继续的投入。这样故事才有可能触动孩子的心灵,生发情感的共鸣。例如《鼠小弟的小背心》1.角色自居 (兴奋点):模仿其它动物的表情,但把鼠小弟给丢了 前景渲染:鼠小弟的新背心,非常珍爱,妈妈亲手织的。 扮演情境:老师就是小鸭子,和学生对话。 然后按逻辑猜测:越来越大的动物(老师来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语句反复出现:暗暗练习 暗线索:背心越来越大,在表演中体现出来 直到大象,鼠小弟再出现,会有充分的对比。 情感高潮:鼠小弟,你该怎么办? (学生们出谋划策) 大象荡秋千。(转化坏的背心) 2.故事的关节点 第一遍:转折与关键的部分(观察图画,听声音) 第二遍:更充分地体验故事(把文字表现出来) 朗读的训练(用老师的带读来示范) 可以让学生加动作(是一种演出,扮演角色,玩争强角色游戏) 从观众到演员(演!!!!) ——语言戏剧、台词戏剧。(表演力,表情力,声音,肢体动作。)鼠小弟同学,鸭子同学,大象同学——用来处理同学关系; 3.还可以更具体化班里某个更具体的同学形象。 每一个故事,都有特定的年龄,特定的心智,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的。 鼠小弟只出现过一次霸道老猫,是坏同学。其它的,都是无心之过,“真漂亮”“借”,大家纷纷出场,我们没有想到我们跟你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商量每个处境下的选择问题。如:鹅。1.不能勉强借;2.不能自作主张借给别人) 故事的主题探讨:如《鼠小弟》:故事发展成这样,是谁的错呢? 老师首先沉浸到故事里,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都是曾经发生过的,都是指示我们更好地发现自我和解决问题的。 鼠小弟是寻找安全感的过程,逃家小兔是获得了安全感,尝试去自由的心理过程。 故事解读: 1.每个故事,都是活生生的人,还原到生活中,和班级、自我找链接。 2.不要就故事讲故事,用故事来理解儿童,用儿童来理解故事,如此,才知道讲故事过程中,在哪里停下来。 3.想象力的培养,要注意不要做无价值的想象力。
对绘本的新认识,从老师角度而言:对于绘本的揣摩解读太重要了,除了对故事主题本身的把握,还应在故事的基础提出让孩子去思考的问题。如在鼠小弟的小背心中,干校长提出的“借”与“不借”的问题。甚至可以把问题衍生到暮醒讨论的内容;从学生角度而言:让学生产生自居意识很重要,比如在逃家小兔中是关于一个心理安全的问题,让学生自居为小兔子,才会让其真正体会到安全感,心理的自由,而之前在绘本的教学中,学生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可是他们感兴趣的是故事本身,学生兴致勃勃地听故事却并未真的在绘本中有收获。从课堂而言,把握节奏,教师的感染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调整增进的东西。到故事结束之后的读写绘都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故事的循环结构如何来延续,就如逃家小兔中可以向孩子询问,亲爱的小兔,你是不是又想逃家了,让想象延续到现实,把它画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