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关于动作发展的起跑线
在20世纪30年代,格萨尔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孪生儿爬楼梯训练实验,试图回答“起跑线”的问题。在实验中,格萨尔找了一对10个月大还不会爬楼梯的孪生兄弟作为研究对象。在他们48周大的时候,研究者每天花10分钟时间训练弟弟爬楼梯,而哥哥没有接受训练。一个月后弟弟勉强学会了爬楼梯,水平明显高于哥哥。弟弟接受了5周的训练时,研究者开始对哥哥进行同样的训练,结果哥哥经过2周的训练就能灵活地爬梯子,并且与经过7周训练的弟弟达到了相同的水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生理成熟为动作的发展奠定了可能性,脱离生理成熟仅靠学习和训练,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案例2:桃子的故事
潘基文在很多个场合说过“桃子的故事”。他说小时候父亲问他们弟兄三人,如果有两筐容易腐烂的桃子,该如何吃才能不浪费呢?大哥说,先挑熟透的吃,父亲立即说:“等你吃完那些其余的桃子也要开始烂了。”二哥说,应该先吃刚熟的,父亲回答:“如果那样的话熟桃子就烂掉了。”潘基文思考片刻说:“我把这些桃子分给领居们一些,让他们帮着我吃。”父亲听了他的回答十分满意,不住地点头。儿童开始关注他人,注意到分享,是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比学会了多少字更有意义。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分享是个很难达到的发展任务,因为它意味着要去理解别人的需要,放弃满足自己甚至牺牲自己的需要。这其中显现的,正是孩子心理不断成长的规律。
案例3:早餐、睡眠和成绩
有研究者做了一项研究,请一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回答一系列的算术题,结果发现,良好生活习惯与成绩之间呈正相关性:每天吃早餐的孩子与总不吃早餐的孩子,其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4%和66%。还有研究者对一批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进行了分析,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在8-9小时的孩子,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8.1和82.6,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的孩子,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4.8和60.6。
案例4:人生目标选择为什么重要?
哈佛大学对一群智力、学历相似的人进行了25年的跟踪,发现: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大都为了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为专业人士;60%目标模糊者,能安稳工作生活,无特别成绩;27%无目标的人,经常失业,生活动荡。
孩子12岁到18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学会自主选择、自我决定,学校需要创造环境,教育引导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抉择,帮助他们去实现。
案例5:情绪的撬动让孩子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当学习材料充满意义,能够让学习者产生情绪反应和联结的时候,更容易被记住。例如,当孩子感到快乐的时候,他们会学得更好,因为积极的情绪能够使孩子的大脑里充满多巴胺和5-羟色胺,这些化学物质会使孩子感觉良好,还能增进记忆力,提高学习力;当孩子学习濒危动物或自然灾害时,所产生的情感也会让他们把所学内容记得更牢。所以,在非正式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选择能引起孩子各种情绪的学习材料或学习情境很重要。
一些论点
1.时间管理是孩子自主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否较好地安排时间,能否充分利用时间,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不是暂时的,而是累积的。有研究表现,学优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后进生。
2.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3.教育是门艺术,家庭教育更是一门讲究细节的生活艺术。
4.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培养出自我悦纳、充满自信的学生。
《青春期叛逆的背后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反抗期。第一个是在2-4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表现在身体方面。第二个反抗期是青春期,在初中时表现得更突出。孩子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导致,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研究表明,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有一定冲突是正常的,中学生正在是亲子冲突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亲子冲突会带来消极影响,但也存在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孩子在与父母的冲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自主性逐渐增强,能对父母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转型的信号,亲子冲突的发生预示着孩子进入了他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适应孩子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亲子关系的变化。父母还可以通过冲突的发生和解决,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同他人的关系,提高处理问题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几乎每个孩子的青春期都是在叛逆中度过的。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孩子的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中学生的叛逆行为是逆反心理的外部表现。逆反心理具有消极和积极双重作用。消级作用在于使家庭和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加剧亲子矛盾、师生矛盾,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逃课等问题,会加剧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问题,出现多疑、偏执、冷漠等不良情绪,导致意志衰退、生活萎靡等。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孩子通过独立思维和新的尝试,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重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三种类型:暴躁型 ——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阳奉阴违型——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在意家长说的是什么,反而留心父母是怎么做的。家长如果当着孩子的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这往往会成长孩子以后反驳你的理由。我们要发挥身教的作用,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心里感到自己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
《唤醒父母的主体责任》
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陪孩子一起吃晚饭:美国作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中说,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结果发现,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等因素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家长千万不要以后只有有目的地同孩子谈话才是在教育孩子,事实上,父母在生活中每一瞬间的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包括餐桌上的一句话,包括和别人交往的方式方法。
父母所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宏大的教育期望都需要每一天的生活去承载。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内涵:一是学校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人才能走好圆满幸福的人生。二是学校要通过“家校共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观念重在当下,理想关注未来,要引导学生胸怀大志、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成就未来。三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实施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校园文化与社区公益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增加才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