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特殊生命时段,它总是与叛逆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似乎不叛逆,就不能称之为青春期,不躁动就不算经历过青春期。
最近,有一部电影上映,很少看电影的我,还是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完了整部影片。讲述了一个十二岁的女孩的成长和叛逆的故事。
李玩十二岁,刚上初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母亲在她幼时离家,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父亲焦虑着该如何告知李玩新生儿的到来,却意外因课业起了争执,为此父亲决定买一只小狗哄劝女儿。热爱物理学的李玩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难过不止,家人为此也不得安宁。
看似一个简单的女孩找狗的故事,背后却是青春期的孩子与家长、社会之间的冲突摩擦。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成为了小社会的一员,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已经开始接触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并长时间的与他们相处。到了小学毕业,初中阶段,个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判断也已经趋于成熟,再加之从网络和各种媒体渠道获得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完善。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自己具备了判断能力和事物处理能力。
被家长约束控制了这么多年,终于自己的认知和力量具有了可以和家长抗衡的能力,所以,他们更愿意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而有些观点在家长看来是幼稚的,是不成熟的。于是矛盾产生了,对立面建立起来了。直到这时候家长才发现,孩子长大了,不听自己的安排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是以原来的那种沟通方式,原来的视角来与孩子进行沟通,那么孩子的叛逆就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是,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在《狗十三》这部电影中,其实不存在不爱孩子的问题,无论爸爸,爷爷奶奶,甚至是李玩的继母,他们都是爱李玩的。但都表现的并不完美,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做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每个人也都有做的好的地方,只是这种好没有集中到同一个人身上,或者在同一个人深身上没有持续性。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已经长大,但是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达到成年人的水平。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他们的每一个想法,还不能让他们像成年人一样独自去承担和面对。就像李玩一样,爸爸,爷爷,继母,他们都以为李玩已经长大了,能承受一些压力了,于是往往就在一些情况下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再加上李玩的继母刚刚又生了一个男孩,更让李玩感到自己被忽视。
所有,她借他的狗走丢了这件事,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以便获得存在感,希望能够被重视。
唐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李玩的诉求没有被重视,归属感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她会通过酗酒,吸烟,与异性接触等出格的行为来寻求关注。
其实,纵观整部电影,表现最好的,是李玩的奶奶。在一般人的认知中,老人总是会宠爱甚至溺爱孙辈,如果是在李玩小时候,奶奶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溺爱,而在青春期的李玩来说,她真正需要的就是奶奶所表现什么出来的包容和理解,奶奶的爱用在这个时候,可以说恰到好处。
所以,如果你家里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妨多理解、包容、关爱,让他们安全的度过青春期,让他们的青春不至于迷茫而迷失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