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悸动》
——读晓光《桑林酒家》
风吹绿叶响,/路旁飘酒香,/桑林深处有炊烟,/酒家待客十八方。//白米酿黄酒,/鳜鱼煮鲜汤,/乡亲酒酣说真话,/农家又逢好时光。
——晓光 《桑林酒家》原诗
醇如甘冽,纯若雪莲,净似乐土,俗比巴人。于是我明白,好诗当如此,如此为好诗。
读它,我心里总涌动着,因为《桑林酒家》是一首从石头里生长出来的山歌,是成群结队的阳光柔情婆娑。品它,便是在幸福的天地倾听风的轻吟,那份恬静是可以让我的灵魂于高山飘落的,也似乎只须轻轻挣脱心灵的外壳。
《桑林酒家》在结构布局上突破了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巧妙地沟连起来,造出了这乡村特有的山水物景的美。“风吹绿叶响,路旁飘酒香,桑林深处有炊烟”……它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如此单纯明净,结构也更加完美。“绿叶”、“酒香”、“桑林”、“炊烟”、“黄酒”、“鲜汤”……流动的意象,老套却不脱臼。整首诗结构巧妙,有较强的音乐性,起承转合自如,读罢便觉舒畅。写景,寓情;叙情,融景。把一颗浮躁的心定格在这恬静而温暖的画面里,此时,心的深处,是人世间最静、最纯的乐土。
醇如甘冽,净似乐土,于此便是心的悸动。
自古酒后吐真言,一切装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只有在那一刻才被放下,露出我们的本真。浊酒炉旁千万语,更逢是淳朴的乡民,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像庄子,于“鼓盆而歌”间散尽人性的雍容;似李白,于“仰天大笑出门去”看透世事纷扰。
记得晓光曾说过,“好诗人要甘于寂寞与贫穷,甘于宁静与自然,于恬淡悠远中找寻诗、生命真谛。”在物欲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强烈的当下,人人都忙生存,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忙碌,甚至也忘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可能有人会问,现在还有人读诗?还有诗人吗?浮躁社会下,诗歌的生存环境更是“恶劣”。其实诗一直未随我们远去,而是作为了我们的一种信仰保存在心灵的最深处。此刻便须寻一处“桑林酒家”,唤出一颗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心,于此品酒,唠天,喜丰收。
读它,还有一个收获,便是找寻回了久违的故乡的味道。它是我魂牵梦绕的乐土,也是我们久久向往的圣地。不染尘世的侵扰,只寻在“风吹绿叶响”的桑林深处,慢悠悠探出个酒幡,上书着几个墨色正楷。那摆在酒店内的坛坛美酒也是耐不住寂寞,纷纷挤出芬香,悠悠地飘落在桑路边。缕缕炊烟,淡青色的,越升越高,越升越淡,终融在了蓝天白云间,只留下一鼻子柴火的味道。
这,就是桑林酒家。一个真正令人心醉、心静的天地。持一份恬静,于悠远中找寻诗、生命真谛;守一方静土,于“文明”中还原诗、生活本色。
可,变幻了数遭,如今山依旧清,水依旧秀,一方灵气水土终究是挡不住那“文明”前来的步伐。林也是林,只是少了酒家;白米也是原来,只是黄酒没了那味。不知醇厚的乡民对着炉火促膝共话来日的农事是不是也会变?
(完)
2017年11月7日
文/佃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