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里古镇,是水做的

同里古镇,是水做的

作者: 富龙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3:18 被阅读0次

    林徽因说,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这座城。

    其实,我爱的并不是一座城,仅仅是一个小镇。小镇有点小,但不是特小。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时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知道我说的是哪里吗,没错,就是苏州市同里古镇。

    去时,正近国庆,同里处处张灯结彩,普大喜奔。

    【到达方式】

    1.苏州地铁4号线直达同里站,出了地铁之后坐725公交车,4站就到达同里古镇(石牌站)。也可步行去古镇。

    2. 苏州火车站、汽车南站--同里,30分钟一班。

    3. 苏州旅游集散中心--同里,流水线发车。

    【门票】:100元。如果只逛街,不进9个小景点,就不用买门票。

    我是在苏州火车站北广场二楼的苏州旅游集散中心买的套票,含往返汽车、同里古镇门票98元,感觉免费坐了一趟汽车。旅游集散中心还有开往千灯、周庄等多个古镇、景区的专线。

    作为六大古镇之一,同里的地名变了好几回,先秦时称“富土”,唐初因名太侈,过于招摇,便改为“铜里”,宋代又改为“同里”,这下终于低调了。奈何,现在又高调了,谁叫你们捧红她呢。

    据《同里志》记载,从宋元起这里便是吴中重镇,因为它与外界只通舟楫,很少遭受兵乱之灾,所以富绅商贾、文人墨客都来这里安居避乱,财富与文化的入驻让这片水乡更加的富庶与厚重。

    同里与苏州城,相距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但对比繁华的城市,却是另一番天地。

    同里,矮矮的,高不过三层楼,很接地气,也不怕来地震,方便逃散。

    如果说同里没被商业化,明显是睁眼说瞎话。尽管她失去了一些原有的味道,却没有染上太多的俗气。这里的商业化是如此的小心翼翼,甚至毫无违和感。毕竟,商业化的是人,但同里,还是那个同里,千百年来,它依旧静静守在原地,等着那个懂她的人。

    大凡江南的水乡古镇,桥与河是两个必须的元素,而整个同里古镇便是被15条河流分隔成7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这将一个个小岛串连成一个整体。你寻着这些桥走去,不知不觉间就走遍了整个同里。

    不经意间顾盼回眸,总会在街边某一扇门后瞥见老屋的身影,你再进去,锅碗瓢盆、晾晒的衣物随处挂着,人间的烟火与这老屋相得益彰。

    你在河边洗衣晾晒,

    我在门口喂鸟品茶,

    虽无男耕女织,却也休闲自在……

    灰色是同里古镇的主色,不明就里的还以为富龙我拍的是黑白照片。

    泰来桥,来同里的人都能看到,它是古镇最高大的一座桥,近看是梁式单孔,桥台为青石,其余为花岗石砌置,东西两侧为木料所做。

    古镇内街道纵横交错,有鱼行街、竹行街、富观街、新填街、上元街、三元街、东溪街、南新街,这八条街道各有特色,有的宁静恬淡,有的店铺林立,有的绿树掩映,有的依水傍立。

    商铺的门板都是木质的,没有改成钢质的防盗门,店里叫卖着袜底酥、芡实糕、青团、芡实等。

    明清古街上更热闹,有卖字画的,卖工艺品的,现代旅游的进入,让古镇里的业态变得完善,从住宿到娱乐休闲,这里应有尽有。

    同里之美,美在古屋。

    这些古屋,满屋沉香,飘的都是岁月的气息。

    世德堂,一座明清建筑,已改成一家高级客栈,称得上富丽堂皇,地处热闹的明清街上,不过,我只是来打卡。

    一园(退思园)、二堂(崇本堂、嘉荫堂)、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以及珍珠塔、罗星洲、南园茶社、穿心弄等是同里古镇地标性的景点,也是不可错过的游览去处。

    富龙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这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去同里定要去的。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任兰生被解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取自《左传》“退思”,意思是“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谁思过,你,还是我?或许都不是。

    退思园面积并不大,但布局小巧玲珑,相比中国四大园林是小了些。

    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

    建造时园主不讲究园林的气势与气魄,以诗文造园,追求园林的神韵与诗意,只求精致、玲珑和品味。

    亭台、水池、假山,每换一个角度去观看,所见景色都不同。

    看出来了吗,这是一座船舫,船舷边的那一块块太湖石就是迎风而起的浪花。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清新雅致,水榭相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

    退思园内有“三株、三绝、三珍”,实为无价艺术瑰宝。

    它还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变为向横里建造,由四组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自西向东,分厅堂、内宅、中庭、花园。

    进门为园子外宅,分轿厅、茶厅/花厅、正厅,正厅叫荫馀堂。外宅主要用于会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礼。

    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五楼五底的跑马楼,名曰“畹香楼”,楼间由双重廊贯通。廊下设梯,既遮风雨,又主仆分开。内、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紧凑。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退思园的设计者袁东篱有过设计苏州怡园的经验,利用同里水环河绕的特点,以水为主,园内建筑多贴水而建,诸建筑如浮水上,水中翩翩倒影,上下辉映,构成浓重的山水画卷,故为“贴水园”。

    春景有“坐春望月”,春花姣妍欲语。夏景有“菰雨生凉”,四面荷风习习。秋景有“天香秋满”,处处金桂飘香。冬景有“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雪相伴。

    “琴房”内焚香操琴,“眠云亭”畔就石对弈,“辛台”一角临窗作书,“揽胜阁”上扶栏学画。楼阁水榭虚实相映,浓淡相宜,好一处宅园啊。

    美国纽约市在斯坦顿岛植物园内,以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面积3850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园,取名“退思庄”,可见退思园的影响。

    这是后门,比普通人家的正门还气派。

    同里有很多座石桥,大多被人忽视,然而它的每一块石砖上都留有时间的印记。

    但凡来江南古镇游玩的便会花几十块钱坐上摇橹船,看水波荡漾,看岸上人来人往。

    游船上挂满花灯,船家唱着软绵的江南小调。

    家家临水,户户通舟,船桨漾起的水波,也未能惊扰到岸上欢谈的人群。

    一溪流云轻梳妆。

    微风岸,碧如簪。

    黑瓦白墙,一纸红尘淡。

    流水迢迢自吟唱,思忆长,梦江南。

    我是不愿花这钱去坐船的,在岸边随性地走走,也挺好。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然对王绍鏊纪念馆兴趣不大,但既然路过,就进去看看,简单的转了一圈。

    佳人在绣楼上,你可有绣球抛下?

    或者,失手掉下一根小竹杆砸中我的头。

    巴掌大的地方竟设计得如此精致,我服你。

    珍珠塔,超级地主的家啊!专门开了一条小河进家里后院,便于随时卷走财宝离去,让你打劫不成。

    珍珠塔并不是一座塔,她是著名锡剧《珍珠塔》故事的发源地,是富小姐赠穷书生珍珠塔、考取功名的爱情佳话。虽然这个故事在当今社会中早已被一些电视剧演的烂俗,但是,当你看到她之后,还是会相信爱情的!!!

    你以为穿上龙袍就是皇帝了?大人让小孩当一回“小皇帝”,看到他就想起了儿时的光绪、垂帘的慈禧。

    自古英雄出少年。熊孩子,看好你。

    珍珠塔又名陈御史府,是明嘉靖万历年间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的故居,是同里最大的园林。

    堂楼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即便是一般亲戚也不能擅入,堂楼上面所挂“祉猷骈茂”的匾额寓为福气、事业双收。

    珍珠塔由御史第、陈家后花园、陈家牌楼、宗祠四大部分组成,面积很大,景色很美。

    宗祠里供奉着轩辕帝,有懂易经者给你有偿解释姓氏起源,费用10元。

    浮翠舫,停泊于碧波之间,犹如浮在碧绿的翡翠之上,故取名“浮翠舫”。后门有额题为“凌波”,也是这个意思。

    据说陈王道是一位清官,看看清官他家的后院吧,这个后院大得呀,让我等终日蜗居在鸽子楼里的人,情何以堪啊。

    桥即是廊,廊也是桥。

    这哪是家呀,分明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这里游赏,犹如在咏诗,又似是在赏画。

    鱼乐焉知人乐,泉清不若心清。古人说得真到位,但今天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这里是听戏看戏的地方,大户人家是把戏班子叫到家里搞专场,那像我们一堆人挤在一个影剧院。

    出了珍珠塔,眼前是“等一个人咖啡店”,等谁,等得到吗。

    松石悟园看的是石头,与珍珠塔景区一墙之隔。

    原名东柳别业,由东柳醉侯金仲禹为其母亲颐养天年而建,1924年建成,是当年同里唯一的花园洋房。

    园内草木茂盛,竹影摇曳,水杉笔挺,银杏直插天空,犹如伞盖置白色小楼于绿荫之中。历经更朝换代,也难掩院子昔日的幽雅。

    园内的秦汉六朝瓦甓馆也是个微型博物馆,展示着历代的砖瓦。

    里面陈设的石画,真的是需要“悟”再加上人类伟大的想象力,才能看得懂。

    出了园子,又是一片碧波荡漾,说实话,到同里即便不进各个景点,就是在河边坐坐也是件很惬意的事啊。

    过去的酒幡,如今扩展为店招,各类店都用它。

    你连自拍都不会,还怎么称霸朋友圈。

    很多摄影家和画家都喜欢来这,不光为赏景,更是为了出获奖的作品。

    老外才不管这么多,她们是来休闲的。

    乌金桥,又名叹息桥,建于公元1811年,是当年苏州到同里的必经之路,也是古镇的重要入口。那一年古镇百姓为迎接太平军,一夜之间修建了此桥。桥面方石上刻了一幅“马上报喜”图,以预祝太平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桥还是那座桥,只是走的人早已不同~~

    鱼行街也是一条主街,如今开着不少的客栈民宿。

    同里的吸引力,去过的人才知道有多么巨大。它像一张网,让多少人颠沛世界后还是回到这里。就算只短暂停留,也能获得遗失许久的平静与满足。

    来到同里,感受一种老日子,就像木心笔下的《从前慢》那样: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镇上有许多廊棚,类似广东的骑楼,行走在廊棚下既便是雨天也不用打伞,不会湿鞋。同理,晴天也晒不到太阳。

    沿河而坐,

    点几个小菜,

    来一壶米酒,

    三五好友谈笑,

    时间如身边的流水一晃就过去了。

    走在同里的老街上,

    感觉时间也慢了下来,

    同里人不善于跟时间赛跑,

    他们享受着慢时光,

    而时光也眷顾着这里的人们。

    走走停停,富龙我来到了耕乐堂。望文生义,这应该是一个以农耕为主题的展览馆,谁知进去后才明白不能主观臆断,耕乐堂跟农耕没半毛钱关系。

    耕乐堂也是一座明朝兴建的私人园林,占地六亩四分,现存三进四十一间,是明代处士朱祥宅第。

    与其他园子不同的是园内展出了一百多件根雕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巨大取胜,其中正堂内展示的几件超大作品已载入上海吉尼斯记录。

    耕读传家,是主人写给后代看的。

    三友亭,该是岁寒三友吧。

    百年古树,爷爷的爷爷级。

    园内有白皮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若不是讲解员特别强调,我肯定会错过,这种树在江西没有。

    穿上汉服,画个精致的民国妆容,提着个小皮箱,择一个破院,便是女青了。

    同里,的确适合装逼。

    在镇里居然看到了鸬鹚捕鱼,虽然水是混浊的,但我敢断定这溪里是没有鱼。

    原来渔翁在意的不是鱼,而是游客与鸬鹚合影的生意。

    这里有多少座桥,就有多少个故事。

    没有几个人会去仔细地数桥的数量,也没有几个人能听全所有的故事。

    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光听这三座桥的名字便知道它们会给过桥的人带来吉庆、好运,因此,同里三桥必游,必走,必过。

    在同里人的一生中,满月、结婚、60大寿一定要走三桥。

    有人在唱:“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苏州有中国威尼斯之称,而在苏州的同里,这种水乡风貎就体现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这里滞留了很多歪果仁,他们来中国只对破败的东西感兴趣,而看到上海的“家用三件套”会感冒。

    崇本堂以丰富多样的砖雕、木雕闻名于世,堂内处处可见雕刻,以戏剧故事、花卉等题材为主,有木雕100多幅,所有长短窗的腰板上刻着全套《西厢记》的故事,从张生游殿到十里长亭送别。

    自正厅至内宅堂楼共三进,一进高于一进,寓意“步步高升”。

    崇本堂里开设了江南水乡婚俗馆,观者不多。

    陈列着三寸金莲的鞋子,古人靠这招造就了女子婀娜的舞步,有点残忍,现在的女汉子是大步流星了,可却失去了女人味。

    这条窄窄的巷道据说是下人走的,古时候真是等级分明啊。

    我没按线路游览,反正是一个人,瞎逛,碰到哪个就看哪个。

    不知不觉,眼前是“猫的天空之城”,它已然成了江浙古镇的标配,手账爱好者、小清新控总能在这里找到心爱的小物件。少女们对文艺的热爱,为它撑起一家又一家的分店。

    来过同里的人,便会喜欢这里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喜欢这里的吴侬软语、淳朴人情,喜欢这里的太湖三白、水中八仙。

    也喜欢静静地坐在小河边,听着酒吧里传出的一首首吉他弹唱。

    还可以来到镇中心的戏台,免费看演出。

    来听的人都站在戏台下,没有板凳座位,人不多,能听得懂的更少。

    我对戏曲是一窍不通,都像我这样的话,民族精华就没得市场了,堪忧。

    但我还是图个了新鲜,伫立戏台下片刻装作认真看戏的样子,毕竟回到家里就看不到这种地方戏了。

    还别说,仔细一瞧,两位演员一抬手,一眉眼,透着那个美。

    看这根石桩就知道同里已成天然的影视棚了,很多知名的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有《包氏父子》、《红楼梦》、《家》、《春》、《秋》、《董小宛》、《戏说乾隆》等。

    中元桥,又称赌气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传说以前有两位财主,一个腿残,一个眼疾,一天,腿残的财主说要建一座泰来桥,到时眼疾的便可托他的福,扶着桥栏过桥了。眼疾的那位不服气,于是也盖了一座中元桥,抢先于泰来桥落成,故老百姓称它为赌气桥。

    古镇上有一处不是景点的景点,这便是“江南第一茶楼”南园茶社,辛亥革命时期由陈去病、柳亚子等进步人士发起筹建,作为他们的活动据点。传统砖木结构的两层明清建筑,百年来一直保留着老虎灶烧水的古老作法。

    恰逢评弹演出,吴侬软语听不太懂,不过,这没关系,倚着窗边临水座,执一杯泡开的茶,看茶叶上下翻滚,歇一歇走累的腿脚。

    郊外更显水乡,空气也更通透。

    顺河而走,微风吹来,整个人心情都跟着好起来。

    一座被深藏在时光里的古镇,在这里,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种想过的生活。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河道,还有河中的浣洗,河边的早茶……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行走在静逸的古道上,那丰盈的历史感浸透青石板路,在午后漫卷而来,如水般清凉。

    古镇还有个罗星洲,洲在湖中央,洲上有个岛,岛上有座庙,富龙我急于赶回苏州乘坐夜班火车就没去这个洲了。

    同里的精华,在一早一晚。清晨有炊烟,雾霭中有一条乌篷船划来,而夜色降临后又是灯火阑珊,红灯笼的影子倒映在河中影影绰绰,疑是天上宫阙,可惜我未能欣赏到她最美的时刻。

    不愧是乾隆六下江南之地,从古至今,都是一处诗意的所在。青石板泛出的光、划着船唱着曲儿的船家、落雨时屋檐的滴水……走在这样的小镇,举手投足间都风雅了起来。

    同里就像陈年老酒

    经过岁月的沉淀

    越发醇厚香浓

    有人来 有人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里古镇,是水做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yu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