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一句话:把一手好牌打烂。
对于《孤独学导论》来说,的确是如此。
上周末是一个精彩的周末,理由如下:
一篇微信爆款文章在热度冲上10w+之后迅速被反转,每篇反转文章的热度也都很高;
上周是过年之前的周末,留学生们纷纷在忙碌的作业和考试之间规划了过春节的方式,大量的社交平台也都推送了关于留学生在海外过春节的文章。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好的时间节点,这么多的热度可以蹭的时候——
……
……
……
《孤独学导论》没更新。
而且,那可是这个专栏建立的第二周。
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周立下的周更的flag第二周就倒了,而且是倒在一个千载难逢的适合更新的日子里。
这已经不是帅不过3秒的问题了,这是对于任何epsilon>0, 我们《孤独学导论》帅不过epsilon。
虽然不更新是不对的,但不更新真的有重要的原因。这个重要的原因是忙。
上周是开学第二周,忙什么呢?
忙着选一门称心如意的统计学课。
听起来好像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事实上“称心如意”这个标准,基本上涵盖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可能性。它的含义和很多人的择偶标准里的“有感觉”有的一拼:今天喜欢眼睛大的,明天喜欢眼睛小的;今天喜欢皮肤黑的,明天喜欢皮肤白的;今天喜欢脸瘦的,明天喜欢脸胖的……想打脸的时候怎么办?说一句“没感觉”轻松回击所有“真香警告”。
选称心如意的统计学课也是如此。
叶小花有4个朋友,她们5个人这学期都准备上统计学课,但都不确定自己想要选哪门。
适用于社科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有5门:A,非常简单的统计学基础;B,经济系开的应用计量经济学;C,经济系开的计量经济学;D,劳动关系学院开的社科类统计学;E,应用经济系开的一门面向博士生(=困难)的计量经济学。
就是这样的5门课,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大致就是:
1 难度——简单/一般/困难
2 关注点——偏理论/偏应用
3 课程的名字——计量经济学还是统计学
4 开设院系——规划系,经济系,劳动关系学院,应用经济系
其中第4条很显然不需要作为标准,因为对她们来说,选课的时候是不需要在意同一门课是哪个院系开的;第3条仔细思考一下也不需要作为标准,因为对她们来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是“运用统计学解决自己明年的毕业论文里的和经济学相关的问题”。
所以就剩两条了,这不是闭着眼睛就能选出来了吗?
仍然不是。只用这两条标准筛选出来的,依然可能被贴上一个“我对它没感觉”的标签。因为一门课对所有人来说共用的“标准”是有限的,而一个人对一门课的“感觉”可以是无限的。
(为什么“感觉”不能等于“标准”呢?因为“感觉”是用于刻画不属于“标准”的选课参考的概念,如果一个“感觉”成为了你选课的“标准”,你一定会发现符合你的“标准”的几门课还会有新的“感觉”让你的天平倾斜)
有的人的感觉是,不喜欢要由老师随机分组结成的小组一起做作业。
有的人的感觉是,老师讲课讲得好很重要,老师讲的不好的课就不要上。
有的人的感觉是,各种“创新形式”的课堂都是幺蛾子,传统一点的课堂比较好。
……
在从开学第一天到选课截止的时间里,5个人把这5门课都听了一遍,其中每个人都至少听了2门,最多的时候,同时有4个人出现在了同一门课里。
而当大家把自己的“感觉”和“标准”结合起来时候,5个人都发现,
原来一门称心如意的课程是不存在的。
但这周,选课也结束了。
选课的选上了一门虽然不算“称心如意”、但自己愿意用一学期的时间把它学下去的课。
实在没有“称心如意”又不愿意矬子里拔大个的,就决定这学期不选统计课了。(see? you always have this option to quit!)
这就是上周我们没更新的时候发生的故事。
猪年已经来了,祝大家好好睡觉天天吃饭,希望以后的人生不会因为选课和退课而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