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孩子每一步的成长细节都带给父母无尽的欣喜和感动。孩子第一次抬头、长第一颗乳牙、第一次叫妈妈、开始蹒跚学步、第一天上学......
孩子幼小生命的诞生与成长,都凝聚了太多的惊喜和感动,回想起这些弥足珍贵的时刻,你是否依然觉得神奇而感动呢?
看着怀中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作为家长的我们在高兴之余,突然发现从某一天开始,那个乖巧的小宝宝,开始变得不好好吃饭了,家里的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晚上也不安静的睡觉了,面对这些问题你是否感到束手无策?力不从心呢?
今天我们从家长们最头疼,最关注的话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孩子的秩序感”,从孩子的吃饭方面入手,帮助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科学的育儿方式,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1岁半以后开始表现的越来越不听话了。原来十分乖巧的孩子这个时期却表现的特别执拗: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
尤其在吃饭的问题上,更是让家长大伤脑筋:这不吃、那不吃、不爱吃菜、不爱吃肉、甚至拒绝进食,把吃饭当成一件非常痛苦而可怕的事情。
提到孩子吃饭,很多家长都会头疼。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于是威逼利诱使出种种招数迫使孩子吃饭,但是收效不大,你是不是也同样为此感到烦恼呢?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见到家长朋友们,尤其是孩子的奶奶或姥姥,捧着碗筷,追着孩子,喊着“宝贝乖,再吃一口,好吗?”,
这种情况有没有发生在你家呢?让孩子吃饭究竟有多难?通过什么方法能让孩子安静的坐在餐桌前,老老实实的把饭吃完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首先提到吃饭要注意的原则。
一定要吃早餐
首先,早餐是一定要吃的。早餐如果摄入量过少或不食,会导致大脑营养供应不足,据研究,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能保证孩子大脑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孩子在课堂上思维能敏捷、注意力更好,更能增强记忆力,而食素甚至是不吃早餐的孩子情绪和精力下降会相对较快。
不宜吃得过饱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进食过饱也不行,这样容易导致大脑动脉硬化,供血减少而出现大脑早衰、智力减退的现象。所以民间常说的“七分饱”也并非没有道理哦。
甜食不宜过多
第三,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甜食。家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家孩子吃过甜食后明显的不想吃饭。这是因为甜食摄入过量会影响食欲,减少对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影响大脑发育。
了解了吃饭的注意事项以后,我们来谈谈吃饭的秩序该如何建立。
1
进餐环境固定、舒适、安静
第一种方法,是提供固定的、舒适的、安静的喂哺或进餐场所。
我们分三个阶段来看怎样去营造这样的环境。
>>>>
0-1岁的婴儿 - 定量
对于0-1岁的婴儿,大多的喂养以母乳、奶粉为主,这段时间,家长们主要观察记录孩子每一次的奶量,时间。再根据摄入量,运动量以及吸收量增减。
例如:孩子每天喝6次奶粉,每一次家长调奶200毫升,该宝宝有无喝完,剩下了多少,孩子一天的奶量就可以正确的掌握,然后再统计孩子一周的奶量,一周下来通过数据的观察,家长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孩子本周的食量,根据这个食量就可以知道我们的调奶毫升数是否需要增减,进行科学喂养。
>>>>
1-2岁的孩子 - 注重就餐环境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1岁到2岁的阶段。
1岁--2岁是孩子秩序感培养的敏感期,家长朋友们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秩序感,从就餐环境方面为孩子搭建一个舒适安静的就餐场所。
从就餐的环境而言:家庭就餐的时候,要关闭电视机等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电子产品。
从就餐的位置来说:小孩的用餐的座位不能换来换去,吃饭时坐姿端正,不下位置,不挑食,不大声讲话。
就餐时间要固定,半小时内结束。小孩用餐时间太长会导致拖拉的习惯,也会影响幼小的脾胃。
对于刚开始学习吃饭的宝宝,我们多准备勺子,有长把的、短把的、粗把的、细把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小手的抓握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勺子,有些时候孩子很可爱,你看到他舀了一勺米饭,结果喂在嘴里却是空勺,孩子需要反复去训练自己的动作才可以达到协调。
>>>>
3岁以后 - 自己动手
第三个阶段是孩子3岁以后。
3岁以上的孩子,家长要教会孩子自行吃饭,在吃饭的前中后都有一些用餐的技能和礼节是需要注意的。
简单介绍菜品。
首先饭前家长可以向孩子简单介绍菜品,明确告诉他这些菜你都可以吃,自己夹菜,如果需要帮助,可以说出来。鼓励、引导和教育孩子使用勺、筷子等自主进餐。吃饭时注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吃饭后要谢谢做饭的长辈,并且饭后自行收拾餐具和打扫桌面食物残渣,将碗筷送回清洗区。
固定时间、地点。比如家庭中我们的一日三餐,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秩序感。家长可以给孩子预备一个婴儿专用座椅,让孩子和大人一样坐在桌子上吃饭。不要给孩子一个人一张小桌子,然后喂孩子吃饭。
常用拟人化语气。在引导孩子吃菜的过程中,我经常用拟人化的手法。孩子不吃虾皮汤,我就说:“看,小虾皮向你游泳游过来了。”孩子不吃金针菇,“小宝想不想吃小帽子啊?”孩子不吃西兰花,“看看这颗小树,好不好看,你想不想吃一口阿。”一般都能乖乖就范。
“宝贝喜不喜欢坐滑梯啊,我们让饭饭从嘴巴里面滑滑梯下去好不好。”
卡通餐具。
我们还给孩子准备了专用的碗,碗上面印有小老虎的图案,孩子不愿意吃饭,我说,“小老虎吃一口,小宝吃一口”我用勺子敲两下碗,然后装作小老虎吃的样子,发出感叹,“真好吃呀!”哈哈,孩子又一次上当。
其实孩子还是很好引导的,关键我们家长有没有用心。
注重食物营养。除了这些技巧以外,家长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食物制作技巧和营养知识。为孩子专门加工烹制的时候,多采用用蒸、煮、炖、煨,最好不要采用油炸、烤、烙等方式。
口味以清淡为好,不用或少用调味品、不要过咸、更不要让孩子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选用深绿色、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做到色、香、味俱全,从感官上就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在保证营养和“总量”的控制下,根据同类食物中的替换关系灵活变通食谱,可以适当的照顾孩子对一些食品的喜好。
2
借助书籍引导孩子
第二种方法,通过和宝宝一起阅读绘本,借助图画故事来引导宝宝怎么吃饭,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绘本的作用不仅仅是丰富孩子的知识,还可以作为宝宝的行为规范,帮宝宝改掉一些坏毛病。比如纠正孩子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
宝宝的年龄小,爸爸妈妈在耳边碎碎念的那些大道理他们不喜欢听,也听不明白。不妨看看一些与食物有关的绘本,也许会给宝贝们带来神奇的“疗效”。
我给大家讲一个《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故事: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
它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
星期一,它啃穿了一个苹果。
星期二,它啃穿了两个梨子。
星期三,它啃穿了三个李子。
星期四,它啃穿了四个草莓。
星期五,它啃穿了五个桔子。
星期六,它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
这本书像磁铁一样,一下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故事的讲述夸张、直接,又有点木讷,满纸的小洞洞,令人满是猜想。就是这么一只笨笨的、顽皮的,但又很可爱的虫子,让孩子们喜欢得不要不要的。
有没有觉得毛毛虫很像是我们的宝宝,喜欢吃零食,而且怎么都吃不够,或者吃两口又忙着看上其他好吃的。虫子最后变成漂亮蝴蝶的结局更是让宝宝大吃一惊,因为孩子都喜欢神奇,而且都相信神奇。
如果你的宝宝有暴饮暴食的倾向,不妨和他一起看看这只毛毛虫的成长史,除了了解各种食物外,还能让宝宝对数词、量词有所认知。
其他同类的绘本故事书有《好饿的小蛇》、《不吃糖,不许吃蔬菜》、《爱吃青菜的鳄鱼》、《小熊宝宝:午饭》等,通过一起与孩子读绘本故事,将日常生活中就餐的礼仪、就餐的文化习俗等告诉给孩子,让孩子慢慢吸收,养成良好的就餐秩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