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说:人痛苦的本质,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产生痛苦的根源,便是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我们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为追求所谓的金钱、名利,完美的伴侣而在现实中苦苦挣扎。从小学到大学,家人,长辈和老师们给我们灌输的思想,便是你只有好好努力学习,以后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赚大钱。我们从小到大,身上就背负了一个金钱梦的使命。人生的风向,便是朝着金钱去的,钱是主导一切活动的根本。在当今社会,个人获取财富的能力与数量,也渐渐成为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最直接的标准。
老一辈的人经历了许多我们不曾体会到的事,比如战争,贫穷和饥荒。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虽然没有拿着刀枪上过战场,没能体会到战争具体的残酷性,但他们却深深体会到了战后社会重建的贫困和饥荒之苦。他们食过草根,饮过雪水,在寒冬腊月衣不蔽体,很少有人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基本都是缝缝补补,一件衣服穿一年四季。饭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很少有吃饱的一顿。吃的饭也不是现在严格意义上的米饭,而是混着糟糠的米面,油水就更少了,一天半月能沾上一点,那也算是幸福的了。
爷爷奶奶他们经历过许多生活之苦,也比现在的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在他们的眼里,无论什么都要讲求节约。因为当年的他们,就是靠着节约才能在饥荒中存活下来。一顿稀饭多加点水,煮来当成两顿吃。虽然每顿都吃不饱,但是每顿都能有点能打牙祭,方才能维持生命与体力活下去。
老一辈的人就是穷怕了,饿怕了。在我国恢复高考后,许多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苦读书,终于也可以走出贫困,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读书有出路,更通俗来说,读书出来能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家族贫苦的命运。那时大学生毕业后,是由国家分配工作。意味着只要你辛苦几年读出来,就能得到一个铁饭碗来养活自己和家人。那时,这是多少家庭和贫苦百姓梦寐以求的事啊!直到现在,许多农村的老人们,还一直想着自家的孙子苦读出来,国家还能给他们分配工作。由于这种刻板的印象,我以前还费了很大的劲,向家里的爷爷奶奶以及领居的长辈们解释了好久。
所以从小学上到大学,我的家里人及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一直给我灌输一种思想。努力读书,读出来以后出来找份好工作,报答亲人,光宗耀祖。我的人生,仿佛从开始便一眼能望到尽头。努力读书,大学毕业出来找份工作,然后娶妻生子,养家糊口,报答亲人,光宗耀祖。
在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里,我获得过家人的支持与肯定,也遭到过父母的质疑。我从小就不被家里的许多人看好,有的人希望我多读点书,也有的人希望我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在许多父辈的眼里,我们孩子就是他们培养出来挣钱的机器,帮助他们去完成发家致富的梦想。在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里,我经历了从一开始的醒悟,开始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慢慢变得自信懂事起来,再到中途经历了五六年极度抑郁和消沉的时光,再到如今状况渐渐好转,人生之路慢慢走向坦途。
我所谓人生之路的坦途,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对于一个在五六年抑郁中苦苦挣扎过来的人,曾经最大的奢望便是能活成一个平凡人,能体会到世间最平凡的幸福和快乐便足矣。对于一个在抑郁中挣扎,在生死间徘徊的人,怎敢对以后的生活奢求太多呢?我以前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会有未来,自己的生命仿佛就要走到了尽头,只是还没准备好怎么向它说再见而已。
从小到大,我经历了家人对我的怀疑,肯定,再怀疑。我个人也曾经历了对自我的怀疑到肯定,再到自我怀疑,到最后的麻木不仁。现在想来,我很感谢当初苦苦坚持和努力的自己:在初中三年的努力下,我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在父亲的质疑下,我继续读争取上高中;去学校报名那天,是父亲送我去的,从老家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赶到镇上,在镇上坐面包车再赶往县城。来到县城中学,偌大的校园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询问路人,辗转了一上午,忙到饥肠辘辘的午后,才把报名的相关事项忙完。随后跟在父亲身后,走出校园,朝县城的商业区走去。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叫着,我问父亲去哪儿吃饭,并期待着父亲能带着我去个小餐馆,炒几个菜饱餐一顿,也算是对儿子我考上县重点中学的一个小小奖励吧。
还记得那天,我肚子饿了,问他什么时候去吃饭,他含含糊糊没有具体回答我,说再走走看。快到了一个他认识的在县城开面馆的朋友门面时,父亲边走边提醒我说道:“一会他们有人问我们吃饭没有,就说我们已经吃了”。也许那时父亲爱面子,不想麻烦他人,也不想跑去白吃白喝谁一顿,不想背人情帐。我忍着饥饿,坐在面馆的凳子上,听他们在一旁聊着。终于聊完道别出来后,是时候去吃东西了。经过几家热闹的小餐馆,我告诉父亲要不就在这家吃吧,我看中了在炒菜冒油烟的几家餐馆,但父亲还是说再找找看。此时我幻想着平时待人慷慨的父亲,在他儿子争气考上好高中的今天,理所当然要带我去开开荤,点两个小炒吃一顿。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找了半天,原来是在找一家最便宜的豆花饭店。我不情愿的跟着他走进去,他只点了一碗豆花,米饭店家随吃。配着一人一小碟辣椒,就这样把迟到的午餐解决了。他津津有味的吃了两碗饭,就连辣椒碟也吃干净了。之前还饥肠辘辘的我,突然没有了胃口,索然无味的吃了一碗饭,只是因为心里已经委屈饱了吧。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那个对自己朋友和别人家的孩子慷慨解囊,对自己的儿子却极度吝啬的父亲。父亲带给我的那种委屈与自卑之感,到如今还在心里挥之不去。当别人都在谈自己的父亲,赞扬自己的父亲时,我却在极力回避。
到了高中抑郁不知不觉的缠上了我,学习和人际关系一落千丈,巨大的学习压力,让我一度想要放弃。我常常站在校园的天台,怅然的眺望着远山,不知自己的人生该何去何从。中午大家都吃完饭回宿舍午休时,我却一个人跑到安静的教室里,想着下午如何向班主任请假。那时不知道自己抑郁的我,莫名感觉自己快要奔溃坚持不下去了,我想要向班主任休假回家调整。但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理由,在外人的眼里我的身体好好的,即没生病也没哪里残疾。当班主任以请假理由不充分,无情的拒绝我后,身心俱疲的我坐在座位上,眼泪突然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怕周围同组的同学看到,我假装趴在桌子上睡觉,眼泪还是忍不住的来。一旁的好友察觉了,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知道他在鼓励我,可我还是不知如何振作起来,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那是我第一在高中的校园里哭泣。
年少轻狂时的北大清华梦,也渐渐在抑郁的消耗中消失殆尽。还记得在教室一旁的小展栏里,张贴了每个同学的理想大学。那时不知道北大清华是什么概念的我,在便利贴上写了四个字:“考上北大”。还被一旁的同学调侃,我也跟着随声附和笑起来。是的,那时我也在嘲笑自己的理想。最后在麻木中,我还是死死咬牙坚持了下来,高考成绩出来后差19分上重本线,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曾经抱怨过自己糟糕的家庭;抱怨爷爷奶奶对我不公平,偏爱叔叔家的儿子;抱怨过父母从小没能照顾我长大;抱怨现实太残忍,而自己太脆弱。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不是选择接受,而是视而不见。曾经我不愿意接受自己抑郁症的现实,而迟迟不敢去看医生,导致身心多被折磨了几年。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很少有人敢正真承认并接纳自身的缺陷。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活在自欺欺人中却不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