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O抱怨姐】当我们谈论习惯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二)

【NO抱怨姐】当我们谈论习惯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二)

作者: NO抱怨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6-03 22:12 被阅读0次

    想要做成一件事,古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以及映雪囊萤等极富想象力和斗志力的励志故事。现今想要在平凡生活中找到人们发挥“巨大创造力,坚强意志力和绝佳战斗力”的事例,只要去看看人们在对付早起这件事情上所做的努力。

    知乎一网友,设置了10个闹钟,每隔5分钟响一次,想要战胜睡懒觉。

    天涯一兄弟,买了4个闹钟,一个放床头,一个放床头柜,一个放床底下,一个放客厅,坚决战胜赖床。

    下铺一哥们,给每个室友床前塞一闹钟,誓死要在第二天准时起床……

    可无论买多少个闹钟,放在多少个房间,也无论决心有多大,你会发现结果都毫无悬念的滑向这一刻:

    为什么早起竟会如此困难,为什么人们耗费巨大决心,都无法战胜生活中的小习惯?

    这是因为,当我们说改变习惯时,我们做的却是改变行动。但习惯并不等于行动。

    笔者在《当我们谈论习惯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中,详细谈论过习惯的构成三角,即习惯是在诱因的刺激下产生某种渴求的冲动,最终才开始行动。而我们在说改变习惯时,都是针对行动来进行的。

    比如改变睡懒觉(行动),改变晚睡(行动),不要看电视(行动),多看书(行动)…….

    杜克大学的研究表明,行为中45%源于习惯,也就是条件反射。当我们想改变一个习惯时,实际上是在和一个由最初的习惯三角所形成的三角铁塔做斗争,而我们选择攻击的对象(行动)却是铁塔上最坚固的地方,试问如何成功?

    这也像一个锁链,你选择攻打的地方是锁环,而锁环是整个链条中最坚固的地方。你要做的是要找出整体中最薄弱的地方,然后迎头痛击,粉碎整个链条,或者用新的行动重新连接,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习惯。

    要找出习惯三角这个整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必须了解在大脑中,反射是怎样工作的。大脑是如何控制或者指导我们行为的。

    神经学专家保罗.麦克里恩曾今提出著名的“脑的三位一体”假设,就是说人脑按照进化的顺序,从下往上依次分为三个大脑:爬行脑,边缘系统和新皮质

    保罗.麦克里恩在研究中表明,看似高度进化的大皮层,掌管着人类所有的行为,但实际上这个部分的决策能力最低。

    原百度副总裁李叫兽给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爬行脑好比冲动无知的老板,边缘系统好比多愁善感的老板娘,而新皮质就是公司请来管理的聪明分析师。虽然分析师做所有的决定,都是从数据,演算和推理出发,可若老板和老板娘不喜欢,决策权会随时被剥夺。因此要想做一个老板和老板娘都喜欢的分析师,只能在不忤逆他们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决定。

    盛大网络陈天桥曾今面试打工皇帝唐骏,唐骏只说了一句话就被任用。那句话就是:我来了以后只做三件事,你不愿意做的,你不方便做的和你不能做的。充分说明一个好的“新皮质”如何在“爬行脑”和“边缘系统”的意愿下最大程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同样,我们的习惯三角中,诱因和渴望就是爬行脑和边缘系统所管辖的地方;而渴望到行动的过程就是新皮质管辖的地方。那么,当我们想要动习惯三角时,可从这两个方向开始

    诱因到渴望的变化

    拿回文章开头的例子,对于早起这个习惯(改变睡懒觉)的建立,直接让新皮质来控制爬行脑(人类最原始的懒惰需求),就像聪明的分析师告诉老板老板娘要早起一样,显然没有作用。这就是为什么闹钟的数量和位置并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量变无法引起质变的过程。

    但若我们从爬行脑和边缘系统上花心思,那就可以这样;

    和女朋友约在早上7:00早读,从而让自己不耽误约会而早起;

    重要的会议安排在早上8:00,为了不影响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早起;

    准备一个想吃很久的冰淇淋或者零食,早起以后马上奖赏自己;

    和一些男生女生组队早起,这样每个人为了在异性心中的形象而早起…….

    方法非常多,而且针对每个人,每种习惯的不同,爬行脑和边缘系统的方式不一样。近些年心理学家都提出“要学会说NO”的倡议。

    喜欢和不喜欢本身是“老板娘”边缘系统的事情,可在多年的进化中,“分析师”新皮层接管了这项工作,即在不喜欢的时候依然笑脸说喜欢。避免当面说NO,将自己暴露在对抗别人的环境中。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重新释放“老板娘”在这方面的权力。(这也属于上面老板娘不想做的事情,如何做到不打扰老板娘又能完美的说NO,最好的方式就是温和而坚定并不带任何情绪的说NO)。

    除了在个人习惯上的应用,很多商业案例都表明,一些顶级的营销高手非常善于通过诱因到欲望的阶段来塑造我们的习惯。

    维生素在推出之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就已经非常丰富,根本就不再缺少任何营养成分。可现在吃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片却是补充营养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什么?因为身体上任何的小问题基本都可以和缺维生素联系起来,吃维生素片已经成了习惯。

    而在成为习惯之前,维生素公司用广告告诉我们一种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某种理想“可以是完美,可以是像某种偶像”的身材,你每天要吃18种蔬菜水果,才能满足正常的身体需要,而每天要吃这18中蔬菜水果肯定是没办法完成,没关系,吃我们一粒维生素就够了

    同样,护肤品最开始推出市场的时候,运用的也是相同的技巧,刺激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更完美自己的渴望,然后用产品来弥补这种渴望。

    比如红牛功能性饮料,比如星巴克咖啡,比如健胃消食片,比如保健品礼品市场的脑白金,黄金搭档,都是一样的操作原理。

    深究一下,你会发现,对于任何一种新的品类产品,最开始的推广的时候,都是从诱因到渴望出发,建立习惯的第一个阶段,这也就是定位理论所说的抢占用户心智。而当这种渴望建立以后,你就慢慢发现,这个品类下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同类产品竞争,而很多第二品牌同样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就是习惯三角的第二个阶段:

    渴望到行动的变化

    在诱因渴望已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就是完全遵从“老板,老板娘”的条件下,我们也依然有很多办法来改变行动。

    比如,当受到批评(诱因)以后,我们本能的产生了某种愤怒,于是产生想发泄的冲动(渴望),假设按照之前的习惯模式,我们都是朝家里老婆小孩子,或者小动物发泄怒火,但现在我们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面朝大海发泄一番,或者站在楼顶乱讲一通。

    这也像受到某种打击,非常失望,非常消极,早上根本不想起床。这时候我们可以不改变打击(诱因),不改变自己消极的状态(渴望),而仅仅是改变方式去消极。比如找个地方好好哭一场,或者就在哪里颓废的坐上一天。

    如同在商业上,很多已经有大品牌占据市场的情况下,依然能通过自己的差异获得消费者行动的改变。

    1886年的可口可乐公司,一经推出迅速建立消费者习惯。天气热,渴了,乏了,喝一瓶冰冻的可口可乐,简直不能再HAPPY。而后来者百事可乐,又是如何让部分消费者不再选择可口可乐,转而选择他们了。

    百事可乐没有试图改变人们渴了,乏了要喝冰镇饮料的渴望。他们只是提供了另一种行动选择,他们告诉消费者,可口可乐是“爷爷奶奶们喝的”,暗示百事可乐是专为年轻人准备的。轻松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成为既可口可乐之后的第二大可乐生产商。

    电子烟没有改变人们想抽烟的欲望,她只是改变人们选择烟的种类,而这个种类更便捷,更干净,更容易使用。

    神州专车没有改变人们随时随地想打车的欲望,她只是改变了人们想选择更专业,更安全的专车时,选择神州。

    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习惯的养成,习惯的替代故事。只要了解自己习惯的过程,知道整体的薄弱环节,想养成好习惯就加强,想改变坏习惯就攻击,认真做好这四点:

    第一点,分析自己的习惯属于哪种性质,是新皮层掌管还是爬行脑,边缘系统掌管。这将对应着习惯三角的不同阶段。

    第二点,针对不同的“掌管者”,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老板和老板娘”,发现他们喜欢的地方,喜欢的方法,然后尽力配合。如果是“分析师”,就试着用新的好的行动来替代。

    第三点,行动起来,前面所有的分析工作只是让自己行动起来的成功率更大一点。但若不开始,一样毫无结果。

    第四点,留心观察生活中自己,周边,电视,广告所有改变的地方,任何改变都是一种习惯的改变,看看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P.S.笔者曾今很爱吃蛋糕,只要心情不好时就会买一个蛋糕,然后不停的吃,吃着吃着会非常开心。直到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心情不好和吃蛋糕之间的联系,于是试着每次在心情不好产生吃蛋糕的渴望时,告诉自己先喝点水把肚子喝饱看看,或者直接出去跑两圈,慢慢地在又一次心情不好时,不再产生想吃蛋糕的想法。这也是笔者通过自身经历总结出了习惯三角的故事。这同时也告诉我,意识到最初是什么诱发行动并不容易,而我们文章提到的大多是已经明确知道诱因以后的行动。上面提出的第四点,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己,就是希望最开始,至少能明白触发自己诱因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抱怨姐】当我们谈论习惯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gh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