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着相?被相染着,即谓着相;何谓离相?见相不着相,即谓离相。大凡被相染着的人,多为心地不清净所致;凡是心地清净的人,都不会起心动念,都不会见相着相。
过去有位高僧,带着两个徒同行。师徒三人来小河边。一个村妇装饰年轻女子,向走在前面的两个徒弟说,有急事去河对面看望病重的老母,只因上下桥,肯求师父带她过河去。
两师兄吓得连连后退,双手合十,口中唠叨不休:罪过罪过…出家人不能近女色。阿弥陀佛!…走在后面的师父上来,问明情况后,二话没说,脱下鞋袜,挽起裤脚,背起村妇往河中去……
两个目瞪口呆的徒弟,看着师父背着村妇向河中去了,两个也赶忙脱下鞋袜下河了。到了对岸,师父放下背上的村妇,也没管还在过河的徒弟,上路而去。
师兄俩过了河,追上了师父,三人都没说话,大约走了几里路,其中有个徒弟忍不问师父:师父你怎么背女人过河呢?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能近女色吗,你怎还背……走在前面的师父打断徒弟的问话,说:“怎么你没放下?我一过河就放下了。”
就这简短的故事,简单的行为,简单几句话对白。就反映了两个徒弟心里着相,迟迟不能放下。同时反映师父见相不着相,过河就放下洒脱心境。
我们所有的有情众生,都每时每刻生话在相中。我们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看见的便是相;我们耳朵听见的声音也是音相;鼻子闻到的是味相;口里尝到的食相;甚至在睡梦也是相;以及身体感触到的其它等等相。可以说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相中。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相的世界里。
生活在相的世界里,要想不着相,在世人的眼里根本是不可能的。有句话不是说了吗,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脚。这句话说的意思是,长年累月的在河边上,难免和不可能不湿脚。想来也是,人身处在污垢臭水里,能把身上洗干净吗?把一件白色衣裳用污垢水洗,能洗干净吗?实说,是不可能洗干净的。这是实话,是世理,也是道理。
既是实话,是世理,又是道理。哪为什么又要提出离相呢?因为大家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这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学佛修行,是修心,而不是修身。我们的身体是业报身,他是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他是有生灭的,他是分段生灭的,一句话,他是虚幻不实的,他根本没有被修的价质。这个身体只能被我所用,他却不归我所有。这个身体就像间房,我们的真如自性是房子的主人。也可以这样说,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也就是说我们有什么样的身体,是健康,还是多病;是健全,还是残缺;是高大,还是矮小;是五音齐全,还是又聋又哑;是人类,还是其他众生类。都是自己造业造出来的;当今自己之受,都是自做自受。不得怨天怨地。
明了学佛修行就是修心,不是修身。那么离相不着相,一切皆成为可能。什么世间之道理,再也障碍不了我们修证清净心,实现学佛做佛之宏愿,把宏愿变为做佛之现实。
莲花,就是从污垢坭水中生长开出来的洁净之花。出污呢而不染说的就是莲花。诸佛法相不是站在莲台上,就是坐在莲台上。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有二:一是告诉我们,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也像我们一样,在充满污泥浊水的相世界里修行,像我们一样修证清净心,见相离相,是见非见中修行,无明烦恼断尽后,证得清净心成佛;二是告诉我们,就是成佛后,也要像莲花清净无染。
那么怎样才是不着相呢?前面讲了师徒三人背村姑过河的故事,说明着相与离相的事情。我们再来说说现实中着相与不着相的具体事情。如果无意中你被别人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话,你被激怒了,火冒三丈地对骂起来,这就是着相了。换个方式,平和地对待,笑着问对方:请向我哪里伤害你了,这样对我?如果骂人者说出骂你的原因,说明事有因果,不是平白无故,你立马解释和道欠;如果骂人者无理取闹,你得马上转念,感恩他为你消业障!把此骂人风波立马在心中平息,此为智慧处理,心不着相。如果表面平息,心里难受,久久放不下,即为着相。
刚才说的是面对难受相,违缘相的处理办法。现在说顺缘相和欢喜相的处理办法。每逢逢年过节,家中的空巢老人,见到外出打工的儿女,带着孙子们回我方过节来了,儿孙满堂让两位老人高兴笑得合不上口。这是好事情啊?天伦之乐嘛!可乐过了头,乐极生悲嘛,有的老人反而气喘头晕难受了,有的血液飞腾笑得嘴合不上了,为什么?中风了,有的出现偏瘫了,这就是乐极生悲,这就是心着相了,而且是严重着相了。
假过完了,儿女们又要出门打工去了,家里又出现空巢之相。一股强烈的失落感尤然而生,让他们好几天吃饭都感到不香无味。这就是着相了。对我们学佛行者而言,我们要学佛之行。诸佛菩萨是怎样面对这些相的呢?对于顺缘,对殊胜事,高兴事,只有平和赞叹随喜;对于违缘,对不殊胜事,对于不高兴事,他们是保持一种无起伏的平和。他们始终以旁观者出现,以局外人身份出现。他们心地非常清净。他们对顺缘和违缘都是平等对待,高兴的事情不高兴,不激动;对违缘,对难受的事情他们不难受。他们像常寂光一样,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常寂光,他们居住就在常寂光中,我们叫他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在哪里呢?回答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那常寂光之性是什么呢?常寂光之性是:明时不明,暗时不暗。明时不明,即是见相不着相,高兴事情不高兴;暗时不暗,也是见相不着相,难过事情不难过。所以说,常寂光之性即是佛性。
我们学佛行者,要奉行佛法。学佛所学,行佛所行。这样才是学佛行者所为,这样才是真正学佛。为什么?因为学佛之目的是为了做佛,做佛之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人做佛。南无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