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005 得寸进尺为什么是一种策略?

《熊逸讲透资治通鉴》005 得寸进尺为什么是一种策略?

作者: 祥和鸿泰 | 来源:发表于2020-04-29 00:04 被阅读0次

    一、赵简子竟然也像智宣子一样缺乏宗法意识,只想选一个有能力的儿子来接自己的班。

    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尹铎(赵氏家臣)去治理晋阳(赵氏的食邑),赵简子在财源和堡垒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这又说明了什么?

    答:1、赵简子也只想选一个有能力的儿子来接自己的班,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在当时的晋国,四大家族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论资排辈必须给唯才是举让位,只有能干的继承人才能保障家族的安全。

    2、赵简子在财源和堡垒之间,果断选择了后者,这就说明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宁可牺牲一部分扩张速度,也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以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巨大压力。

    后来的事态发展(赵氏被智、韩、魏三家联合围攻,赵襄子逃至晋阳城躲避),完全证实了赵简子的先见之明。

    二、为什么熊逸老师说,从剧情的发展上看,智瑶在蓝台宴会上的所作所为,也许得寸进尺的一种策略?司马光同意熊逸老师的说法吗?

    答:1、是的,应该是智瑶的得寸进尺策略。

    智瑶在蓝台宴会上的所作所为,也许并不是嚣张跋扈之下的口无遮拦,而是一种处心积虑的巧妙试探:试探对方的底线,如果得寸,那就进尺。

    在智瑶看来,既然戏弄和侮辱并没有激起韩氏家族的反抗,那就可以再进一步,这背后的心理学依据是:对方先前的委曲求全都是沉没成本,人总是放不下沉没成本的,因为一旦放下了,就等于前边的所有付出都白费了。

    韩康子既然忍了一次,就很可能再忍第二次。每忍一次,韩家就弱一分,智家就强一分。就算韩康子哪一天真的忍无可忍了,彼此实力上早已经越拉越大的差距也足以给智瑶信心。

    从剧情后来的发展上看,“智伯请地于韩康子...... 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邑与智伯,智伯悦”,也就是说,智瑶的得寸进尺策略成功了。

    2、司马光或许同意熊逸老师的分析。

    在司马光的逻辑里,“得寸进尺”即使是一种策略,也是深刻揭示了智瑶的小人嘴脸。

    司马光用这个故事想论证的是,智氏一族之所以被灭,就是因为族长智瑶虽有“五贤”但“不仁”,是典型的有才无德的小人。

    这种人才干越高,为害也就越甚,最后只会四面树敌。

    故事结果还印证了智果扔下那句话:“如果立智瑶做族长,咱们智氏家族注定灭亡。”

    三、“......作为故事里的头号反派,智瑶当然不可能听进去任何良言相劝......”,

    是的,在司马光的逻辑里,智瑶是故事里的头号反派。

    “得寸进尺”即使是智瑶的一种策略,还是说明了他的小人嘴脸。

    司马光用这个故事想论证的是,智氏一族之所以被灭,就是因为族长智瑶虽有“五贤”但“不仁”,是典型的有才无德的小人。

    司马光综览各代历史,把天下人归为四类:圣人、愚人、君子、小人。

    四种人,以才、德两方面来划分。才德俱全是圣人,无才无德是愚人,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

    撇开圣人、愚人不必多谈。司马光认为,君子虽然才能不够,可品德够高,对人类造福虽有限,但不会作恶。

    小人就不一样了,满肚子坏心眼,才能又特别大,四处害人,没事找事搅乱世界,尤其是对没什么能力,又特别忠厚老实的君子们,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小人,有才能的小人才最危险,最要不得。

    放眼神宗朝,谁是小人?

    王安石、吕惠卿等新党,均小人是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逸讲透资治通鉴》005 得寸进尺为什么是一种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hw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