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未回乡,想见见亲人,放松心情。今天一早起来,想起今年过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家,五一和暑假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回成故乡,现在疫情得到控制,请好假和家人友人驱车回乡。
路上车很明显比以前多了,这样祥和安全的国庆假期,和国外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战火纷飞,美印等国疫情失控中的民不聊生比较起来,幸福感倍增!
5号这天约好采摘冬枣。这是第三年结伴回来采摘冬枣了。黄骅是“中国冬枣之乡”,冬枣种植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果品,被誉为“全国260余个鲜食枣品之冠”、“枣中极品”和“百果之王”。黄骅聚馆古贡枣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惟一一个植物类“国保”,河北省首批旅游示范点,园内树龄超过600年的198棵,而最古老的一棵“嫡祖树”已有74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冬枣的“活化石”。黄骅聚官的冬枣是原来进贡的冬枣,皮薄脆甜,现在的话黄骅聚官和孔店的冬枣比较好吃,糖分高。我们去的孔店摘枣,驱车40分钟就到了。
网上查找了黄骅冬枣的摘种历史:
河北黄骅种植冬枣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以上溯至秦汉之前,史载“燕赵千树枣”、“自古有鱼盐枣之饶”、“柳县章武(秦汉时黄骅域内置柳县、章武)皆植枣,以此物当食,家酿半斛,殷实富足。”
元世祖时,黄骅冬枣形成规模化种植,黄骅市齐家务聚馆村的冬枣林即由此时种植发展形成。
黄骅现今仍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枣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枣古树1067株,其中树龄600年以上者198株,这些古冬枣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黄骅冬枣栽培历史虽然已逾千年,但冬枣的繁衍仅限于娘娘河畔。关于娘娘河边的冬枣树,是有历史记载的。据说在明朝弘治年间,有位张娘娘,她生于“渤海之滨,高城(今黄骅一带)之地”,是明朝弘治皇帝孝宗的宠妃。其弟“主修水工”,借娘娘的庇荫“造福乡邻,凿娘娘河百余里,通运河,连渤海,以驳鱼盐。后,国舅犯律,株连娘娘,孝宗欲杀之。遂献冬枣,博孝宗欢颜。孝宗食之,以为‘仙丹’,大悦,封‘长寿果’,命国舅贡之,张姓方得保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骅市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冬枣产业开发列为黄骅农业产业化“一号工程”,黄骅冬枣产业迈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山东沾化冬枣也是名声在外,但是百度上看,并没有找到古树,也没有更久远的摘种历史,看来,是后期地方引种的,还是黄骅冬枣摘种历史更悠久。
摘了大约四个袋子的冬枣,给了不多的费用,驱车回市区。一路上看到农村变化很大,楼房拔地而起,农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自信满满,生活幸福!不禁感叹: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幸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希望所有我关心的和关心我的人,都平安顺遂!
网友评论